威海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幸福威海建设新跨越的关键之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生态立市、科教兴市、产业强市和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战略,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212.2亿元,增长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7%。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7.1:45.6:47.3,实现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0.5亿元,增长10.2%。

——需求拉动总体平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79.4亿元,增长13.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6.7亿元,增长11.1%;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1190.5亿元,增长13%,其中,出口786.1亿元,与上年持平。

——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实际到账外资79.9亿元,增长15%;引进国内资金844.6亿元,增长15.1%。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150项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59.8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63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73元,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1.8%。城镇新增就业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54%。

从主要经济指标年度计划完成情况看,尽管我市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主要是受基数较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增速下降等因素影响。

二、2017年发展形势分析主要预期目标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也是地级威海市建市30周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总体上看,我市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但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制约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仍然存在,需要予以更多关注。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倾向抬头,新兴市场经济体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全球经济增长仅为3.4%,略高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3.3%的均值,经济复苏的不均衡性和易变性,一定时期内仍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诸多挑战。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在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相互交织的情况下,新矛盾、新问题、新风险不断出现,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但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运行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延续。

从我市发展看,经济运行质量效益还不够高,部分行业下行压力较大、企业经营比较困难,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规模偏小,民间投资意愿不强,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依旧突出,民生领域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社会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但随着“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服务业”等重大战略的深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城融合示范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国家级试点的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的加快实施,以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加速成长,将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基于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与中央、省预期目标的有效衔接,并考虑我市的发展基础和现实需要,201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左右,外贸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左右和8.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

三、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

做好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生态立市、科教兴市、产业强市和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坚持稳中求进,全力稳定经济增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有效防范化解矛盾风险,确保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全力振兴实体经济。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全面落实扶持企业政策,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最大限度为企业减负让利。着力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流通和融资成本。继续发挥科技支行、服务贸易支行和小微企业风险补偿金作用,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题。助推各类企业梯次发展,落实“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普升高”扶持政策,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成长计划和“千帆计划”,抓好服务业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开展“创业威海”行动计划,完善创业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全链条“双创”生态圈,努力培育有创造力、有影响力的“威海创客”。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牢牢把握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利机遇,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投资意愿,不断增加有效投资,放大投资效益。抓好138项市级重点项目、118项重点工业投资项目、110项服务业重点项目的服务推进,力促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密切跟踪国家产业扶持政策,加强项目筛选储备,努力争取上级支持。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尽快见效,积极撬动民间资本,真正让社会资本愿进来、敢进来、留得住。

全力稳定消费增长。落实好“十大扩消费行动”,大力培育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新的消费热点,积极发展医养结合等多种服务形式,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升级。强化现代流通体系、冷链物流、区域性专业市场等消费基础设施建设,争创国家级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和示范物流园区,构建安全、快捷、高效的城乡商贸流通网络。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化与知名电商的合作,引导企业扩大电子商务应用,创建一批电商示范园区、基地和企业。

(二)推动产业融合,丰富扩大有效供给。坚持“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服务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方向,统筹推进三次产业跨界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出台支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引领推动工业信息化、智能化、服务化、高端化发展。扎实推进五大重点产业园建设,打造全市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推进前沿新材料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打造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镁合金新材料制品产业化基地。加快建设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打造“中国制造2025”示范园区。开展智能制造专项行动,重点突破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测控装置等智能制造产业。

突破发展服务业。坚持“敲开核桃、一业一策”,培育壮大工业设计、品牌策划、知识产权创造、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出台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加快建设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建设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城。实施休闲经济培育计划,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形成滨海观光、休闲度假、温泉养生、乡村休闲、特色体验等多元休闲产品供给结构。突破休闲渔业发展,结合海洋牧场建设,打造综合性休闲渔业基地和海上田园观光体验区。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积极培育“新六产”,统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建设高标准农田28.6万亩。大力发展现代果业、特色养殖业,拉长特色农业发展链条。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和科技云平台建设。实施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发展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继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不断提高为农服务能力水平。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机制。

实施质量强市和品牌战略。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积极适应消费需求升级变化,努力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和国际标准。引导企业有效运用商标国际注册,加快品牌国际化进程。推动企业设置首席质量官,夯实企业质量管理基础。强化品牌培育和保护,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质量标杆企业和具有市场美誉度的知名品牌。推广全面质量管理,提升全社会质量供给与质量保障水平。

(三)加强统筹协调,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深入实施“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战略,坚持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扎实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和大城市试点,促进区域协调协同发展。

积极推动产城融合。坚持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互动,有序推进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加快推动东部滨海新城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增强城市功能。推进三个国家级开发区、南海新区和各类园区统筹布局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吸纳就业能力。抓好新生小城市培育和特色小镇建设。完善人口市民化政策体系,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重点,加快推进“三个市民化”,力争全年就地转移3万人以上,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率。

持续提升城市承载能力。重点抓好莱西-海阳-乳山-荣成铁路建设前期工作,做好威海机场搬迁选址规划,编制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线网规划,加快推进石岛湾核电站、文登抽水蓄能电站等能源项目,环山快速路、文莱高速等交通项目和龙山湖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实施48项城建重点工程,按照海绵城市建设标准,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深入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和示范创建活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385个,开展农村地区供暖试点工作,实施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8.6万户,改造农村公路150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改善418个村、22.5万名群众饮水条件,重点解决283个定时供水、临时停水的缺水村的供水保障问题。

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和风貌保护,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推进城市管理标准化建设,建立涵盖市政道路、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园林绿化、建筑工地管理等领域的标准体系。完成37个旧生活区综合整治,改造棚户区1.8万户。扎实开展城市违法建设治理行动,持续推进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继续实施信息网络设施提升工程、云平台建设工程、信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18个智慧示范项目和市民网、市民卡工程,促进民生服务智慧应用线上线下集成融合。

(四)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动能转换。抓好统筹协调,推动各类改革任务落地落实,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加快新旧发展动能转换,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进一步提高造船、轮胎、玻璃行业产能利用率,推动形成优势产能、有效产能。继续妥善处置“僵尸企业”。严厉打击制售“地条钢”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房地产去库存与开发建设用地挂钩制度,科学安排开发时序,争取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率达到50%以上。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加快推动城市停车场专项债券等债券发行。密切关注企业债务风险,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清理行动。抓住国家增加补短板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机遇,加快补齐脱贫攻坚、农业、软硬基础设施、创新能力建设等领域短板。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动态调整权责清单,进一步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全市统一的电子证照库。开展“信用推广年”活动,加大诚信威海宣传教育力度,扎实推进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推动在行政审批、政府采购、评先评优等政务领域率先应用信用信息,建立信用联合奖惩机制,营造诚信社会环境。

深化企业改革。引导国有和民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扎实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推动市直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统一实施分类监管。抓好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各类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管理,推动政府引导基金加快投资运作。推进规模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加强企业内部改革,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新增改制企业260家以上。贯彻落实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积极性。

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围绕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稳步发展地方金融组织,推动蓝海银行开业运营。进一步完善农村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强化内控机制建设,提高服务县域经济和“支农支小”能力。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完善支持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融资机构的政策措施,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大力培植上市资源,鼓励企业在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到主板、创业板和境外资本市场上市。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企业研发投入财政补助、科技创新券补助等政策,引导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带动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和强度。实施新型研发机构培育计划,支持高校建设科技园、创业园,打造新型孵化器、加速器。鼓励行业骨干企业牵头成立技术创新联盟,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化小微企业“一企一技术”,培育提升行业单项冠军。鼓励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支持企业开展技术交易,加快科技成果引进和转化。

(五)抢抓战略机遇,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抢抓先行先试政策窗口期、机遇期,最大限度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努力推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

加快突破蓝色经济区建设。以海洋高端生物技术制品产业为突破口,带动海洋渔业和传统水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推动海洋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加快互联网在海洋领域的全面运用,打造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和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着力推进浅海综合试验场、海洋生物遗传育种中心、沙窝岛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等建设。积极开展海洋产业指数保险,健全海洋渔业融资担保体系,支持发展涉海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优化运营好国际海洋商品交易中心,推动海洋经济与市场融合发展。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主动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完善联动发展合作机制。

全力稳定外贸增长。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服务能力,努力培植新的外贸增长点。统筹推进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抓好综合保税区建设,确保年内A区通过封关验收。推进山东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海外保税仓储基地,培育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区。着力改善贸易结构,提升一般贸易水平和加工贸易质量。加强外贸品牌建设,开展省级国际自主品牌评选和市级出口品牌认定,引导企业有效运用商标国际注册,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建设一批进口商品展示展销平台,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进口。加强进口商品溯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挥特色口岸优势,扩大鲜活水产品、肉类等进口。

增强经济合作实效。坚持精准招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紧密结合,着力引进具有核心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处于国际行业前沿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推进主导产业补链式招商,依托各产业集群的骨干企业,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突出招大引强,有针对性地开展点对点招商,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支持企业并购重组,以股权换技术、换品牌、换市场。有序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支持企业开展境外资源合作开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海外并购等方式扩大市场渠道、获得关键技术、打造国际品牌。

(六)强化环境保护,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深入推进资源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强化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理念,加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海洋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区建设,有效保护土地、岸线、海域、沙滩、林地等自然资源。严格执行土地最低投资强度标准,加快清理处置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严格依法用地管地,确保土地例行督察问题整改到位。开展土壤污染调查与监测,健全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实施蓝色海湾整治项目,严格落实海岸带执法巡查制度,严厉查处破坏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深入开展空气质量全面优化行动。强化源头治理,持续开展加油站清理整顿和油品质量专项检查,加大机动车尾气、餐饮业油烟、扬尘污染防治力度,力争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和工业绿动力计划,引导企业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促进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全面完成燃煤热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加快淘汰分散燃煤锅炉,强化散煤清洁治理,普及使用洁净型煤等清洁能源。

深入开展水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健全“治用保”治污体系,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工作。全面推行河长制度,加强重点河流综合整治。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抓好工业点源污染深度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持续改善水生态质量。加强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推广高效节水技术,推动生产生活节水护水,提高水资源安全保障水平。

(七)突出改善民生,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全面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加强扶贫产业项目建设,争取年内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达到退出标准。抓好金融、教育、健康扶贫,调动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健全“救急难”工作机制,加强困难群体临时救助、医疗救助,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守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底线。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考核评估、约束、退出、督查巡查等制度,坚决防止虚假脱贫、数字脱贫。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动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省级改革试验区建设。新建改扩建学校18所、普惠性幼儿园15所,基本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开展中小学“小班化”教学试点。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开展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威海一中新校区、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威海艺术学校等新建改造工程,启动建设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中心三期工程。

做好就业兜底和社会保障。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援助制度,加强对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等各类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依法严厉打击“黑职介”。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职工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居民大病保险政策,建立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缴费政策,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开展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试点。进一步提高居民医保缴费财政补助标准,探索开展基本药物全额保障试点,推进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即时结算。

筑牢公共安全防护网。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制规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进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加强森林防火、道路交通安全、渔船和渔业安全管控等工作,夯实公共安全基层基础。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实施“天网工程”,加快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应用,全面加强社会治安,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统筹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开展国家健康城市试点,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动组建医联体。开展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工作,推广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建设“城市书房”,实施全民阅读推广计划。加快推进市图书馆新馆、群众艺术馆新馆、游泳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新建城市健身步道50公里、镇级全民健身中心24处,更好地满足群众文化生活和体育健身需求。办好第九届中国威海国际人居节及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举办铁人三项、帆船帆板、山地自行车等赛事。加强双拥共建、优抚安置、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打击走私等工作,依法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做好民族宗教、慈善、外事、侨务、对台、仲裁、档案、史志、气象、防震减灾、对口支援等工作。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