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金量高!威海“硬核”20条大抓经济

2月28日上午9:30,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大抓经济 大抓基层 大抓落实”主题新闻发布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强,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张宗浩,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徐静,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杨启玉,市商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丁文升介绍威海市大抓经济20条有关情况。

01

背景及起草过程

去年年初,市委、市政府旗帜鲜明提出,大抓经济是全市工作中心任务,并出台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1+N”政策文件。过去一年,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大抓经济工作的鲜明导向,顶住了压力,经住了考验,经济运行持续向好,高质量发展取得可喜成绩。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骨干企业加快膨胀,新增年营业收入过百亿企业2家、上市企业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位居全省首位。旅游市场持续火爆,全年接待游客5600万人次,达到历史最高。中韩多式联运整车运输试运行,“四港联动”实现实质化运作。一批事关长远的大项目加快推进,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投入商业运营,胶东地区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文登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乳山成为全国首个跨行政区引入核能供暖的县,昆嵛山机场建设前期工作顺利推进,烟威高速改扩建工程全线通车,莱荣高铁正式运行,我市在省内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铁。

今年,市委、市政府将“大抓经济、大抓基层、大抓落实”确定为全年工作的主线,并决定研究出台2024年大抓经济重点事项清单,目的是引导全市上下进一步聚焦聚力“大抓经济”,按照“一年打牢基础,三年埋头苦干,五年塑成优势,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的布局,下定决心把威海经济总量做大、质量做优、企业做强,跑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为此,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抽调骨干力量成立文件起草小组,坚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在集思广益、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突出问题导向,回应基层期盼,研究起草了《2024年威海市大抓经济20条》。初稿形成后,先后征求了市直部门、各区市开发区、各镇街和部分村(居)、企业的意见,并征求了市级领导同志的意见,根据各方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经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后,在全市2024年工作动员大会上正式印发实施。

02

主要内容及特点

大抓经济20条,总体篇幅不长,但每一条都指向支撑经济增长的关键点发力,每一条都是让企业和市场主体有获得感的干货政策。

企业培育方面,提出实施新一轮企业冲击新目标行动、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实施企业升规纳统攻坚行动等,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膨胀发展。

产业发展方面,提出开展主导产业图谱式招商、支持打造特色产业园区、突破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实施旅游环境提升工程、深入实施海洋产业创新突破工程等,推动产业向协同化、链条化、集群化发展。

扩大内需方面,提出实施项目建设提速行动、滚动实施“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实施消费扩容提质行动等,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对外开放方面,提出助力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搭建对港合作交流新平台,着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推动外贸扩容提质。

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提出实施普惠金融提升行动、加快创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支持企业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实施招工引才突破行动、深入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提速提效行动、健全“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构建企业高质量发展护航机制,让企业在威海安心舒心放心发展。

总的看,这些政策措施主要有三个特点:

强化了大抓经济的鲜明导向。围绕大抓经济抓什么、怎么抓,如何激发干劲、如何增加企业和市场主体获得感,以小切口的形式提出20条“硬核”措施,既是当前发展所需,更是根据威海发展实际,全盘考虑、系统谋划,凸显了市委、市政府大抓经济的坚定信心和决心,也便于集中发力抓落实。

政策含金量高。强调财政要过“紧日子”,但在支持企业发展上始终不遗余力,每一条支持政策都是“真金白银”的投入。比如,企业年营业收入每跨越一个百亿台阶,奖励100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新开工制造业项目,最高给予500万元支持,等等。据统计,20条中涉及15项奖励事项,奖补资金约3.4亿元。

操作性和直达性强。每一条都明确了牵头市领导、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明确了“谁来干”,让企业和市场主体清楚“该找谁”。细化了具体适用条件和奖补标准,突出政策执行刚性,力求达到好用、实用、管用的效果。

03

组织实施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确保大抓经济20条能落地、见实效,将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强化督导落实。大抓经济20条是指导性的、导向性的,每条政策措施都明确了具体责任单位,负责制定实施细则,抓好政策落实。“两办”将加强定期督导调度,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工程化、项目化抓落实。

强化送政策上门。结合企业大走访、联系分包项目等活动,加强政策宣传,“点对点”送政策上门,“一对一”做好指导服务,逐级下沉、进企入户,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力。

强化跟踪评估。相关部门将通过实地调研、专家咨询、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定期评估政策实施效果,及时调整完善政策,积极邀请企业参与涉企政策制定,进一步增强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大抓经济20条提出,要实施新一轮企业冲击新目标行动,今年围绕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有哪些进一步举措?

企业是社会财富的重要创造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为加快形成大企业示范领跑、中小企业紧追跟进的发展格局,我市积极鼓励有意愿、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冲击新目标行动。今年,市发改委将按照大抓经济部署要求,突出把握企业冲击新目标这一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真金白银”助力企业冲击新目标。结合我市产业实际和企业发展需求,聚力做大做强重点企业,年内推动101家重点企业梯次冲击10亿元以上新目标,集中推动100个以上冲击新目标重点项目建设,持续用好一系列扶持政策,激励企业膨胀发展、加速扩张。在激励企业跨越升级方面,对营业收入首次达到一定冲击目标层次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在支持企业加快发展方面,对年度营业收入实现快速增长的冲击新目标企业,给予一定资金扶持;在支持企业新上大项目方面,对冲击新目标重点企业新上制造业大项目,给予一定投资补助。

“真抓实干”赋能企业提升竞争力。助力企业创建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指导企业瞄准产业链核心和断点,加快实施重大产业攻关、业态模式创新,增强企业创新发展内生动力。今年将着力指导企业聚焦“十强产业”、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谋划争取一批项目入选省重大产业攻关项目,新获批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新增20家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以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真心实意”聚焦企业需求送服务。常态化开展企业走访活动,跟踪解决政策兑现、资金争取、要素保障等需求。比如,聚焦政策兑现,持续优化更新“威海市惠企政策集成卡”,加强政策解读指导,推动重点政策快速直达、免申即享。聚焦要素保障,发挥市项目服务平台要素需求归集作用,落实项目策划生成机制,协调推进用地、规划、环评、节能等手续办理,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实施。聚焦资金争取,指导企业加强项目谋划,提高项目成熟度,争取更多政策性资金支持。下一步,市发改委将聚焦聚力新一轮企业冲击新目标行动,助力企业做优主业、做大规模、做强实力,确保帮在点上、服到实处、见到成效。

大抓经济20条提出,要加快推动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在此方面我市基础如何,今年有哪些重点推进计划?

智能化改造是推动数实融合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去年启动了“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围绕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基础配套,构建全方位的服务推进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建成5G基站6831座,认定省级以上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40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65个,天润工业、天力电源、宝威新材料等11家企业成为国家级“智改数转”示范标杆,我市入选国家“千兆城市”,作为省级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成效明显市受到督查激励。

今年是我市实施“智改数转”三年行动的第二年,也是数字化转型由“点上开花”向“面上齐放”跃升的关键一年。市工信局将把握产业趋势、紧盯企业需求、强化政策服务,从拓展智能化改造广度、提升智能化改造质量两个方面发力,推动企业“智改数转”上档升级。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建设新型网络,确保5G基站达到8000座以上,实现重点企业、产业园区、商务楼宇等场所深度覆盖。发挥蓝海国家级“双跨”平台的支撑作用,健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市场化运营机制,争取接入企业突破350家。加快推进高水平技术改造。聚焦八大产业集群和十个优势产业链条,引导企业加大智能化改造投入,年内实施市级重点工业项目311个,其中智能化改造项目166个,占项目总数的53.4%。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举办全市“智改数转”推进大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分行业开展“培训赋智、诊断赋能、标杆引领”活动,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不想改、不会改、不敢改的问题。年内新认定市级以上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20个,总数达到180个。大力推广“产业大脑+晨星工厂”模式,培育优秀典型场景,推动企业生产方式创新和管理模式变革,争创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努力打造“智改数转”威海样板。

大抓经济20条提出要开展主导产业图谱式招商,今年在产业链精准招商方面要开展哪些工作?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有效路径,市商务局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抓经济的工作部署,组织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行动,采取一系列务实举措,着力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能。用好威海市重点产业招商图谱,围绕研判筛选的目标企业,开展精准对接,组建政府+企业的联合招商团队,与相关区市、开发区、产业链龙头企业,共享行业最新信息,挖掘目标客户资源,争取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效益强的优质合作项目。组织开展产业链招商活动,坚持深耕日韩、突破香港和欧美,国内兼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全方位宣传推介威海产业投资机遇,主办或参加中韩跨境电商大会、电商产业发展大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港澳山东周、新加坡山东周等重点招商活动,拓展新客户、对接新项目。全年组织产业链招商活动40场以上,力争新签约项目200个以上,总投资额1000亿元以上,特别是引进投资额3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20个以上。全面加强对全市产业链招商工作的协调、调度、推进,用好重大项目要素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凝聚各级各部门的工作合力,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重点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以高质量的招商引资推动威海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大抓经济20条提到“加快创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支持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持续拓宽绿色直接融资渠道”等内容,今年这项工作如何开展?

近年来,威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立足申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工作目标,紧紧围绕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整体部署,先行先试、重点突破,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特别是去年以来,一批先行先试成果相继落地,发布全国首个蓝色产业可持续投融资支持目录、上线运行全国首个基于清算平台的个人碳账户、签约落地全国首笔省级碳普惠管理平台(试运行)海草床碳汇交易、出台全省首个银行业绿色支行认定管理办法、乳山市获批成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国内首个合作示范区;全市绿色贷款余额785.8亿元,占全部贷款14.7%,连续多年保持40%以上的增速。目前,我市申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方案已完成部委会签,即将报国务院研究。

下一步,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全面加快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申建进程,打造绿色金融发展的“威海样板”。稳步扩大绿色信贷投放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绿色产品,紧盯市级重点项目、八大产业集群、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强化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确保全年绿色贷款余额增长35%以上。稳步提升绿色直接融资规模。对重点拟上市绿色企业进行一对一精准指导,力争尽快实现上市挂牌;支持我市发债主体探索发行碳中和债券、转型债券等创新券种;充分发挥股权投资基金作用,引导山东绿色发展基金威海平行基金加大对我市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等领域投资支持力度。稳步加快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做好“绿e融”平台建设工作,为全市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提供绿色智能识别、信息共享、评分决策、碳核算等全方位金融服务;设立绿色金融特色专营机构,6月底前公布并授牌首批绿色支行,通过单列绿色信贷规模等方式提升服务质效;开展蓝色产业可持续投融资支持目录、绿色支行认定管理办法等标准化研究工作,积极申报省标、地标、团标等标准;开展牡蛎碳汇方法学研究,探讨牡蛎碳汇生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创新“牡蛎保险+信贷”服务模式,为牡蛎产业提供更多融资支持。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