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 "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 "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 元朔"。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
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 ",定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1月1日为元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