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努力开创发改工作新局面

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市发改委党组把贯彻落实好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专门下发了文件通知,制定了学习配档表,在全委上下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热潮。117日,市发改委召开了理论中心组读书会,委党组书记姜玉毅就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结合自身职能,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助手问题,谈了学习体会,作了带头发言。

大家一致认为,和平发展是世界发展大势,科学发展是中国发展大势,三个发展是山东发展大势,而率先发展是威海发展大势。作为担负全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主管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市发改委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两大基本要求,把握机遇,发挥优势,统筹规划,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重点项目和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全力推进、重点突破。主要是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立足我市优势,加快发展四大产业

一是加快发展船舶修造业。继续加大对造船产业的扶持、引导力度,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全力推进正在实施的一批大项目建设,跟踪推进正在洽谈的荣喜造船与建龙钢铁集团合资项目、威海船厂与中远船务集团合资建设搬迁扩建工程,加快推进西霞口集团修造船项目,以及三星重工、三进、伽耶、神飞等已引进造船项目,加快培植规模化的造船产业集群。努力引进船舶配件企业,提高船舶修造业基地的配套能力,全力打造造船和船舶配件生产基地。

二是加快发展石化产业。加快运作正在论证的总投资550亿元的中石油镆铘岛石化基地项目,积极推动中国化工集团和华岳建设公司30万吨级石油专用码头及库区项目,争取早批准、早开工、早投产,并以此为龙头,带动石化产业的大发展。

三是加快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加快华能威海风电二期工程建设进度,开工建设鲁能文登、乳山风电项目。争取华能风电三期工程进入报批程序,国华风电二期和中海油海上风电场项目完成前期工作。积极推进红石顶核电站和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项目前期工作,加快论证在石岛湾核电站站址内布置建设压水堆核电站的可行性。协调推动文登昆嵛山抽水蓄能电站尽快成立项目公司,尽快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及土地、环保、林业等方面评审工作。加快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步伐,重点抓好乳山口潮汐发电、100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及100万平方米太阳能热利用综合示范项目。

四是加快发展旅游业。突出发挥旅游品牌和人居品牌优势,依托千公里海岸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以“福”文化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旅游资源的整合与深度开发,突出抓好福如东海文化园、游艇俱乐部、温泉度假村等一批特色旅游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刘公岛、赤山法华院、大乳山休闲度假区、成山头风景区、华夏休闲园、仙姑顶、圣经山等精品景区;做好“借韩兴游”的文章,全力打造“国内游韩国”“买韩货到威海”等特色品牌;推动发展特色乡村休闲游,把独具特色的农业休闲游发展成休闲度假旅游的新亮点。

(二)找准制约发展的瓶颈,实现两大突破

一是实现“大交通”体系的突破。围绕构建多种运输方式衔接配套的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型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荣乌高速荣文段、威海机场改造、青烟威荣城际铁路项目,重点突破港口建设。加快全市港口资源的整合,强化岸线资源的控制和高效利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管理先进、服务优良的港口体系。重点是加快威海港三期四期、国际客运中心搬迁和航道扩建工程建设,以开辟集装箱远洋航线和油品专用码头为突破,确定区域中心港地位,努力建设成为中韩乃至东北亚地区物流的中转基地之一。

二是推动服务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服务业是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必须强力推动。要加强服务业规划调控和政策引导,全面落实加快服务业发展的52条措施,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积极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服务业多元投入体系,在努力争取国家、省服务业引导资金的同时,鼓励社会资金投向服务业领域。加快推进服务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推动服务业优化升级,着力培育旅游、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房地产等重点产业。加快商贸物流设施建设和中心商业区改造步伐,重点推进威海中韩物流园区、荣成中外运物流中心、家家悦温泉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

(三)抓住两个关键,支撑和保障大发展

一是抓住项目这个关键。大项目是推动经济发展、带动结构调整的保障和支撑,必须全力实施,加快推进。电力,重点发展绿色清洁能源产业,抓好规划建设的风电、核电、水电等大项目,同时按照节能降耗减排、上大压小的工作部署,推进华能电厂三期工程,进一步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抓好文登500千伏变电站建设,增强网架支撑能力。水利,配合省实施胶东引黄调水和南水北调工程,组织实施米威调水三期工程,着力推进米山、坤龙邢、院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保障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工业,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船舶、汽车、纺织、化工、医药、电子等行业,加快推进以山东新船重工等造船项目为核心的造船基地建设,推进拓展纤维、威高药业、华东数控等高技术项目产业化进程,推进荣成华泰、东安黑豹、哈飞汽车、怡和设备、广泰空港等汽车产业项目,抓好魏桥纺织、天润曲轴、东鑫电子、华盛轮胎、净雅食品等骨干大项目,带动产业集群快速膨胀隆起。

二是抓住资金这个关键。当前国家货币等调控措施频繁出台,企业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加大的情况下,“多轮驱动、多轨运行、多业并举”,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树立“大金融”的理念,进一步完善担保体系,搞好项目推介、银企联合,积极争取市外甚至是国际金融机构、外国政府的信贷支持,抓紧运作国家开发银行、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深入研究、用心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债资金投向加快筛选、论证、上报好项目、大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引进华能集团、国家电网公司、中核总、中石油、中海油、中化工、国华集团等有实力的大企业,实施大项目,带动大投入。积极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充分依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协会和企业上市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两大平台,瞄准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境外资本市场,推进企业上市。

(四)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把再创新放在首位,把有限的科技经费集中用于购买知识产权和专利产品,在“拿来主义”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用于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抓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全市现有的5个科技创新公共研发平台、135家市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的发展,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和技术创新投入。鼓励和支持企业借助外力推动创新,主动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搞好对接,进行紧密的产学研联合。实施好国家和省创新计划项目,重点抓好我市列入国家创新计划的碳纤维材料及制品、威高药业等重点产业化项目,努力培植富有活力、充满后劲的高科技企业群体。

二是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减排。以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为抓手,狠抓节能降耗减排,确保完成省里下达的约束性目标。突出抓好电力、水泥、轮胎等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节能降耗减排工作,重点加强对全市14家国控、47家省控和48家市控重点企业的排污监管。争取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4.5%,万元GDP取水量下降4%。积极推广节能降耗新技术、新装备,使重点行业、企业和产品的能耗、物耗水平明显降低,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重点是抓好新力热电循环水采暖、威海船厂供电改造等列入省计划的重大节能示范项目,推进20个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企业试点工作,搞好二热电、西郊热电厂海水综合利用和三污中水回用等工程。

(五)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威海的发展得益于开放,优势、潜力和希望也在于开放,必须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发展。充分发挥威海独特的区位优势,特别要加大对韩、对日开放力度,大力引入国外的人流、资金流、技术流,形成外国人投资兴业、休闲度假的热土,推动三大基地建设。当前,要进一步优化开放的软硬环境。一是加快港口的建设步伐,完善机场配套设施,增强集聚辐射功能,努力打造连通内陆、辐射东北亚的国际物流基地。二是提升对外资企业及出口企业的服务水平。尤其是在国家陆续出台外资外贸调控政策的情况下,要密切关注政策变化,积极引导企业把握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应对风险挑战。

(六)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促进社会和谐

    要积极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投入,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路、水、学、医、住、暖等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路:在今年争取1000万元专项资金,改造100公里农村公路的基础上,明年再争取1600万元专项资金,改造160公里线路。水:在今年争取620万元资金解决94个村、4.7万人吃水安全问题的基础上,继续抓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力争明年全部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学:在近两年为教育事业争取1170万元的基础上,继续扶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加快推进城区中小学新建扩建工程。医:多渠道争取资金,加快镇村规范化卫生院、中心卫生室等项目建设,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住:加强对房地产业的调控引导,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推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确保今年开工的42.7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明年全面完工。加快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步伐,重点推进市区49个主要城中村改造进度。暖:在国家实行严格的“上大压小”政策的情况下,努力争取草庙子热电厂获得核准并开工建设,积极推动华能威海电厂二期2×30万千瓦机组热电联产改造,提高供暖薄弱区域的供暖覆盖面和供热质量。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