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破解项目资金瓶颈制约

近年来,为了抑制投资过快增长,保持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特别是在货币政策方面做了较大调整,由“稳健” 、“适度从紧”逐步过渡为 “从紧”。国家信贷资金的紧缩加大了企业的贷款难度,建设项目资金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由于我市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投资渠道单一,以及受宏观政策的影响,项目的资金筹措显得更加困难,不少项目存在不同程度的资金缺口。可以说,建设资金不足已经成为制约项目建设的“瓶颈”,严重影响到了我市项目的建设进度。因此,抓紧对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制约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制定突破制约的对策措施,从而推动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是摆在各级各部门面前一道十分重要而又迫切的课题。

一、   当前我市项目建设资金制约分析

我市资金紧张的问题比较突出,无论是项目的前期投入还是开工建设都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其主要原因:

一是贷款准入门槛抬高,审批时间延长。随着国家信贷资金的紧缩,金融机构陆续提高了贷款准入条件,地市一级分行审批权限上收,独立审批贷款的额度大幅下降,贷款审批时间延长,企业获得金融部门支持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二是国家政策性限制增加。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许多过去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现在处于限制类的边缘,增加了得到银行支持的难度;三是企业信用不足。我市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企业信用等级普遍不高,又缺乏与银行深入沟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很大;四是银企联动不畅。金融机构与企业交流合作的平台没有真正建立,银企联动效率偏低,银企信息不对称;五是投资主体单一。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筹措难,而民间资本投资者投资项目信心不足,往往从自己熟悉的产业入手,选择项目具有局限性。

二、破解项目建设资金制约难题的主要对策措施

(一)加强银企项目合作,建立有效联动机制。项目的顺利建设,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今年,要加快推进市场运作,努力构建银企合作平台,解决制约项目建设的资金瓶颈。一是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定期召开银企对接会和项目推介会,将一批有亮点、有实力的项目推介给银行。要进一步加强银行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邀请银行参与项目前期工作,同时督促企业积极向银行提交项目的情况,争取银行对我市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的贷款支持;二是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国际、国内的大型金融机构合作,水务集团1000万美元世行贷款、荣成华泰汽车8亿元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威海拓展纤维2亿元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都是成功的例子,这些贷款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促进项目的建设;三是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多管齐下,各方联动,建立政府协调引导、相关部门紧密配合、金融机构优质服务、企业积极发展的“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实现银企对接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扩大招商引资规模,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我市财力资源有限,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能破解资金瓶颈的,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项目为主”的原则,更多地依靠市场和开放来招商引资以多方面筹集资金。一是要充分利用我市海域资源优势,推出一批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重点项目对外招商引资,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提高招商引资质量,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招商,促使一批大项目、前景好的项目落户我市;二是要全面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研究和探索引导民间投资和吸引外资有效办法,激发社会资本投入活力,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全面加快项目建设步伐。

 创新项目融资方式,投资主体多元化。今年国家“从严从紧”的货币政策导致了银行信贷紧缩,过去“一靠财政,二靠银行”的传统投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资本需求,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新的融资渠道应运而生,并呈强劲势头。一是企业上市融资。2007年,我市有威海广泰、工友机械2家企业实现首发上市,蓝星玻璃、威海宝隆实现间接上市,威高股份实现了再融资,共从资本市场融资8.64亿元,上市企业数并列全省第一。到目前,我市上市公司已达到8家(在全省排第6位),4家企业实现了间接上市,累计融资27.9亿元。今年,我国将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上海主板,深圳中小板加速扩容,创业板有望在今年第三季度推出,公司债券市场将进一步发展,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范围逐步扩大,非上市公众公司股票转让和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路径也开始研究探索,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为企业上市和上市公司再融资提供了更多渠道和机遇。我市应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快企业上市步伐,通过上市使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二是BOT(建设—经营—转让)、TOT(转让—经营—转让)融资方式。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总结我市近几年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精心筹划,逐步将大型公用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包装推出,吸引市外资金参与建设和经营,通过盘活国有存量资产,筹集建设资金,形成政府筹融资的良性循环。

(四)认真研究产业政策,争取国家资金扶持。及时跟踪了解国家资金的具体投向,主动对上级的各项政策作深入细致的研究,根据国家扶持重点统筹安排,有针对性的做好国家、省财政性投资项目的筛选、论证工作,使项目前期工作达到国家规定的深度。同时,狠抓项目的申报、衔接等争取工作,千方百计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今年,主要是盯住中央3.48万亿元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抢抓国家在“三农”、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等六个重点领域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服务业等重点行业增加投资的机遇,组织各市区和相关部门配套联动,及时做好项目的策划包装工作,充分发挥本地优势,用足用活国家投资和产业政策,努力争取国家和省更多的政策性项目资金支持。

)扩大项目担保规模,构建企业信用体系。一方面要抢抓国家支持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抓紧推出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属国家鼓励扶持类的重点项目和相关产业,以提高项目信贷审批的通过率,扩大银行担保资本金规模,努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另一方面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要构建多层次、多方合作的企业信用体系,充分发挥信用担保机构的作用,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为企业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