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论坛:三个小故事 一个大主题

    《吕氏春秋·制乐》篇中讲了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商汤善政消灾。商汤执政时,有天庭院中忽然长出一棵桑树,一夜之间便长得一抱粗。担心是凶兆的臣僚们都劝汤王占卜一下,汤王不同意。他说:“祥瑞之兆象征得福,但见祥而不行善,福也不会到来。凶妖之象预兆灾祸,但只要行善,祸也不会临头。”于是商汤更加勤政。三日之后,桑树枯亡。

  

  第二个故事,周文王行善止殃。周文王继位八年时,突染重病,国中又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地震是君主的凶兆,群臣都劝文王立即采取禳灾之法。文王问:“何法可以禳灾?”臣下说:“增筑国城。”文王拒绝:“上天降下凶兆,说明我已有罪,若再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只能加重我的罪过。我要行重善以禳其灾。”于是周文王慎修礼制,礼遇诸侯豪士,赏赐群臣。不久,周文王的病即痊愈,在地震之后又执政四十三年。

  

  第三个故事,宋景公行善延寿。宋景公在位时,火星突然出现在心宿的位置上。占星者子韦对景公说,这是不祥的天象,预示着天要惩罚宋国君主,但是他有办法把灾祸移到宰相身上。景公说:“宰相是与我治理国家的重臣,移祸于他,不可。”子韦又说,还可以移祸于百姓。景公更不同意:“如果那样,我宁愿自己死。”子韦又建议移祸于今年的收成。景公还是拒绝:“收成受祸必发生饥荒,发生饥荒百姓必被饿死。作为君主用杀害百姓的办法使自己活命,谁还以我为君主?如果上天降罚,是我命该如此,你不要再说了。”

  

  子韦听了这一番话,对景公恭恭敬敬地施了个礼,说:“我刚才故意这么说,是想看您怎样回答。天居高而听卑,您刚所作的三种回答,都是至德至善之言,上天一定会对您加以赏赐。今夜火星一定会移开心宿三舍(古代天文把天象分为28个星宿,一个星宿为一舍),而您的生命也将延长21岁。”当天夜里火星果然移出心宿三舍。

  

  《吕氏春秋》是秦朝宰相吕不韦被秦始皇贬到四川后组织人编写的。当时,益寿延年和帝位永传还不是秦始皇所关心的热点。然而,吕不韦似乎预见到秦始皇将来会做“永生梦”,便在书中讲了这三个怎样益寿延年、使国运不衰的故事。故事本身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但在当时社会,能对封建帝王的行为产生巨大影响的往往是这些迷信思想。作者正是想借助这种影响,告诫帝王以礼治国、爱惜民力。

  

  益寿延年、帝位永传固然对秦始皇有莫大的吸引力,但故事中的规劝他是听不进去的。之所以求长生,求帝位传承不绝,就是因为当皇帝有特权,有权威。以礼治国,谁还会对皇帝敬而畏之?爱惜民力,谁去为皇帝修筑阿房宫和巨大的陵寝,皇帝的威严与权力从何体现?没有威严与权威,益寿延年、帝位永传有何意义?

  

  勤政爱民、以礼治国,是封建思想家所探讨的永恒主题,是封建政治家所不懈追求的终生目标,是人们评价封建国家政治优劣的常用标准,是人们据以要求社会建设的重要根据。虽然没有实现其教育功能,但三个小故事所蕴含的治国思想,其积极意义今人也是不能否认的。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