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永州道县人,因故里有泉流名“濂溪”,故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长期担任地方官员,为政清廉,品德高尚,爱莲取德,修己治人。在任桂阳(今郴州汝城县)县令时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表达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情怀和廉洁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近年来,湖南省郴州市深入挖掘周敦颐廉政思想文化内涵,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大力培植传承载体,增强其影响力和渗透力,努力打造濂溪文化品牌,推进廉洁文化建设。 对话嘉宾:刘光跃 湖南省郴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本报记者:杨诗琪 记者:说起周敦颐,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他的千古名篇《爱莲说》。这篇文章只有短短119个字,却字字珠玑,表达了他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彰显了他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和人生追求。 刘光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几乎人人会背的《爱莲说》,哲理化、人性化地表达了周敦颐的“五不”思想。 一是“不染”,即“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比喻君子在物欲横流、时弊滋生的社会环境里,能分清是非、识别好坏,保持真善美的高贵品德,不与伪恶丑的时弊同流合污,像莲一样虽出淤泥却保持洁净无瑕的本质。 二是“不妖”,即“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在复杂的社会交往中,能站稳正义立场,堂堂正正地做人。得意不骄奢,失意不丧志,有权不谋私,有势不欺人,有钱不使坏,见利不忘义,像莲一样诚挚朴实无华。 三是“不蔓”,即“亭亭净植”。比喻君子为人刚直不阿,坚持原则不故弄玄虚,遵纪守法不胡作非为,正直良贤不趋炎附势,顾全大局不结党营私,实事求是不哗众取宠,像莲一样敦厚刚正。 四是“不枝”,即“中通外直”。比喻君子处世能胸怀坦荡,通情达理不横生枝节,表里如一不口是心非,严于律己不拨弄是非,像莲花一样正直端庄。 五是“不可亵玩”,比喻君子能保持大节、洁身自爱,诚守信誉、坚持信念,忠于职守、公正无私,像莲花一样坚强自重。 记者:周敦颐以莲之“五不”借喻君子之德,从他为政三十载的经历来看,也的确像莲花一样“不染不妖”“不蔓不枝”,廉洁自持。 刘光跃:周敦颐从政三十一年,在郴州为官时间最长,三任,八年。期间,他办学校、兴教化、主张务农为本,《宋史》、《郴州濂溪祠记》都赞扬他在郴“治绩尤著”。更令人称道的是,在当时昏暗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周敦颐始终坚守自己独立的人格操守,不贪不占,廉洁奉公。甚至他晚年想回归故里,都因盘缠不够只得隐居在庐山脚下,直到离世。著名诗人黄庭坚曾对周敦颐的人品作出高度评价,说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短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邀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记者:据载,周敦颐为官,富民安民的同时还注重办学修人。因此,后人创办了多所濂溪书院,将濂溪文化传承发扬开来。那么濂溪文化对当地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刘光跃:在湖湘文化的发展中,曾有四篇文章产生过重大影响:屈原的《怀沙》、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周敦颐的《爱莲说》、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统称“湖湘四典”。《爱莲说》作为其中之一,表达了湖湘人向内反观自我、营建精神家园时所作的思考。因此,儒道思想合流的濂溪文化,也成为湖湘文化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 濂溪文化对后来的郴州人民也有较大影响。明代《郴州濂溪祠记》指出:“郴之感沾德化为独深。”郴州濂溪书院自创办以来,书院人文蔚起,声名远播。历代名师在此传道授业,一大批经天纬地之才脱颖而出。明清两代,仅郴州汝城县就走出39位进士,大多成为清官正吏。 在濂溪文化的影响下,郴州汝城还出现了独特的“御使现象”。明清两代,汝城县接二连三地涌现出父子御使、叔侄御使、兄弟御使等十余名御使,当地至今还完好地保存着一座表彰监察御使范辂的牌坊———“绣衣坊”。“绣衣”是我国古代监察御使的特称。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就有“绣衣直指”一职,其职能是讨奸猾、理大狱。为显示其受皇帝尊宠的特别身份,朝廷专门颁发绣衣作为他们的官服。汝城绣衣坊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专门表彰监察百官的牌坊,讲述着濂溪书院学子、明朝监察御使范辂“一无畏避、不惧奇祸”的故事,是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实物见证。 记者:濂溪文化所标榜的爱廉守洁的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更是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对此,您怎样理解? 刘光跃:弘扬濂溪文化,一是可以增强现代廉政建设的历史厚重感。周敦颐的《爱莲说》,提出了清正廉洁、正直君子的理想境界论,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儒家廉政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研究和弘扬周敦颐爱廉守洁的道德伦理,追求莲花般的君子人格,不仅对于今天的廉洁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也能让我们在延绵而厚重的历史中,深刻感悟现代廉政建设的历史因由和时势必需。二是可以增强现代廉政建设的理论感染力。《爱莲说》之所以富有感染力,除了其道德高尚、思想深刻,提出了为官清廉、“出淤泥而不染”、做纯洁正直君子的理想境界论外,还因为它形象生动、比喻贴切、文字优美,所以能千古流传而不朽,成为我们今天廉政建设的难得教材。三是可以增强现代廉政建设的典型示范性。周敦颐虽然官位不高,但品德高尚。《濂溪堂诗》所说“千蔬可足菜,绢布足衣衾。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能吃饱红薯、蔬菜,衣服足以遮蔽身体,就是大富大贵,能健康安宁,就是无价的珍宝。这就是所谓知足者常乐。而对于百姓的冷暖、温饱,乃至冤屈,他时刻记挂在心怀,哪怕自己丢官,也要为受冤屈者主持公道。他以为百姓办事、洗冤泽物为荣,以谋私利、谋官位为耻。他这种典型,不仅在封建朝代光彩照人,受到广泛称道,在今天也有典型示范作用。 记者:近几年来,郴州市在研究、挖掘、弘扬濂溪文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力图通过打造濂溪文化品牌,推进廉洁文化建设,提升反腐倡廉建设水平。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呢? 刘光跃:研讨周敦颐的廉洁思想,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先贤的怀念和敬仰上,而是要“古为今用”,把古代的伦理道德精华转化为社会主义道德伦理建设的养料,为推进廉洁文化建设服务。近年来,我们深入挖掘濂溪文化内涵,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2001年,全国周敦颐学术思想研讨会在郴州汝城召开,来自英、法、韩等国以及全国各地的50多位专家学者聚首汝城,共同研究周敦颐的学术思想。2006年,在郴州市召开了首届周敦颐国际学术思想研讨会,与会国内外专家学者以“《爱莲说》与当代社会的廉政建设”为主题展开研讨。通过深入研讨,充分挖掘了周敦颐“立诚”、“守拙”、“寡欲”、“法莲”、“正直”、“公明”等思想精髓,并与“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等精神结合起来,赋予濂溪文化新的时代精神,为新时期的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 同时,郴州市在城区郴江河以南兴建了爱莲湖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汝城县委、县政府修复了汝城濂溪书院和绣衣坊,力图通过加强濂溪文化基地建设,培植濂溪文化的传承载体。现在,汝城濂溪书院作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接待学习参观游客10万余人次。人们参观濂溪书院展览室、瞻仰周敦颐铜像,在濂溪广场赏莲,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濂溪文化的洗礼。 为增强濂溪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郴州市还大力开展濂溪文化宣传活动。坚持“以学知廉”,主持或参与编写《汝城濂溪书院》、《周敦颐与汝城》、《濂溪学研究》等书,将其作为开展廉政教育的重要教材,发放给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以艺颂廉”,综合运用展览、竞赛、文艺演出等形式,开展群众性“爱莲助廉”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以媒宣廉”,充分运用各种媒介,宣传周敦颐与郴州的历史渊源及濂溪书院、濂溪文化知识。通过多种形式,打造濂溪文化品牌,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接受濂溪文化的熏陶和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