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新沂市博物馆内,保存着一块1932年“海沭宿郯”四县民众为爱国将领莫雄将军所立的德政碑。石碑高1.83米、宽0.64米。碑文上款“财政部税警总团团长莫公志昂德政”,正文是“绩迈龚遂”四个隶书大字,落款“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十一月 榖旦 海沭宿郯四县民众恭颂”。
“海沭宿郯”是指今苏北鲁南的东海、沭阳、宿迁、郯城四县,“绩迈龚遂”的意思是称颂莫雄功绩超过“龚遂”。据《汉书》记载,龚遂是汉宣帝时渤海郡太守,他到任前该郡盗贼并起,无人能治。他上任后开仓济贫,选用良吏,民皆卖刀剑,买牛犁,境内大治。那么,莫雄究竟因何德政而“绩迈龚遂”获立此碑呢?
莫雄,字志昂,1891年出生于广东英德,16岁加入同盟会,长期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参加过著名的黄花岗起义、讨伐陈炯明和北伐战争等,立下赫赫战功。他思想进步,曾要求加入共产党,但中共上海特科认为,他在国民党中资历老、社交广,为方便工作,以暂不参党为宜。后来,莫雄以党外人士的身份演绎了真实版的“潜伏”故事。
1932年,随着抗日战争的深入发展,莫雄临危受命,被宋子文任命为国民政府财政部税警总团长,大本营设在今天的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莫雄按照宋子文提出的“锐意整训、放手扩编”要求,招揽人才、购置装备,每月都有几百万大洋军饷过手,但他从不贪占一分。曾有人劝他趁此机会多捞些钱,莫雄坚决回绝。由于他公正廉明、治军有方,税警总团很快发展到3万余人,战斗实力在当时也堪称一流。
海州一带是“淮盐”的产销中心,而当地的土匪与一些腐败官员相勾结,大肆贩卖私盐,将当地的盐税破坏殆尽,被当地百姓称为“盐枭”。这些盐枭还欺行霸市,低价向盐农、盐场收货,让盐农、盐商苦不堪言。莫雄带着税警总团接防海州后,当即展开围剿武装盐枭等黑恶势力的军事行动,仅两个月便荡平匪寇,抓获匪首及不法官吏80余人。这时,有的匪首家属抬来几万元大洋要求保释,被莫雄严词斥退。国民党上层政要及“青洪帮”头子杜月笙也多次发来急电,要求放出几个大头目。莫雄巧妙地回复说:“尊电来迟,人犯昨已问斩。”便将80余名匪徒全部处决,还淮海大地一片安宁。距海州只有百里的新沂市就是受益地之一,它地处东海、沭阳、宿迁、郯城四县交界处,故四县民众在此共同为莫雄立了德政碑。
其实,莫雄一生中最大的功绩,是他任江西德安专员兼保安司令时,把蒋介石集结百万大军准备彻底剿灭中央红军的“铁桶计划”密送瑞金,为红军突出国民党合围开始长征提供了绝密情报。后来,他在暗中又做了大量支持共产党的工作。解放后,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等职,于1980年2月病逝。
莫雄晚年撰写回忆录时,说起当年民众为他立碑的情节,依然激动不已。当子女问起这块碑如今安放何处时,他摇头叹息:“记不得了,几十年光景,怕找都找不到了!”然而,当地民众始终没有忘记这位体恤民情、执法如山的将军。德政碑出土后一直被珍藏在该市博物馆内,成为当地人民缅怀莫雄将军和地方政府对干部进行勤政为民教育的重要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