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8月1日起,青岛市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近期,青岛市发改委就“营改增”试点对青岛市服务业影响和新兴业态培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先后会同市财税部门对部分试点行业企业进行了相关调研。总体看,“营改增”有利于降低青岛市企业税负,打通增值税抵扣链条,促进专业分工,催生一批服务业新兴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一、“营改增”对青岛市试点行业的影响
这次“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1+7”个行业,即交通运输业、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广播影视服务。根据“营改增”税率调整政策分析,从“1+7”个试点行业看,大部分行业企业税负有所下降,小规模纳税人税负普遍下降;但也有部分行业税负有所上升,将会受到明显冲击。因此,实行“营改增”对“1+7”个试点行业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
从有利方面看,这次“营改增”有利于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等六个行业发展。这六个行业一般纳税人,尽管税改后除有形动产外其他行业税率均提高1个百分点,但因有可抵扣进项税额,据大部分企业的初步测算,实际税负有所下降或持平,而且随着“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全面推行“营改增”,实际税负将普遍下降。上述部分行业与制造业分离密切相关,实行“营改增”使制造业企业分离的服务业企业,避免了营业税重复征收的弊端,有利于促进制造业转型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形动产租赁服务,尽管税率提高到17%,但国家试点企业的一般纳税人提供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因此也有利行业迅速发展。
从不利方面看,“1+7”个试点行业中,除了上述六个行业外,交通运输业、广播影视服务、以及文化创意中的广告服务和会展服务、物流辅助中的货代服务等行业的税负有所上升,短期内将对这些行业产生一定的压力。⑴交通运输业。税改前按3%缴纳营业税,税改后按11%缴纳增值税,抵扣的进项税额主要是燃油费、设备更新费、支付给其他运输企业的费用,但过路过桥费、房屋租赁费、人工工资等其他主要费用不能抵扣,除了对技术先进、资本密度高、油耗多的航空运输业和冷链物流业有利外,其他海陆运输业受影响较大。⑵广播影视服务。由于人力成本、场地租费等费用不能抵扣,将加大影视制作企业的税负。据青岛名扬影视公司、青岛凤凰世纪传媒公司等企业反映,名导演、名演员的薪酬占整个影视片制作成本的50-70%,这部分成本为影视制作企业的主要成本。⑶广告服务和会展服务。税改前按营业额差额缴纳5%的营业税,实际税负在3%左右,而税改后税率提高3个百分点,由于进项税额抵扣少,导致税负普遍增加。广告服务、会展服务企业进项税额抵扣少,主要原因是房地产、会展场馆、酒店等相关行业未纳入税改范围。此外,广告企业还要按营业额的3%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企业负担较重。⑷货代服务。税改前按营业额差额缴纳5%的营业税,实际税负在3%左右,而税改后税率提高3个百分点,由于进项税额抵扣少,导致税负普遍增加。青岛市货代企业主要从事国际货运代理,因国际运输企业实行双边免税,无法获取增值税发票,所以进项税额抵扣少。上述受影响行业,随着“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全面推行“营改增”政策,增值税抵扣链条逐步完善,行业的实际税负水平将逐步下降。因此,“营改增”试点期间,需要对这些受影响的行业进行适当的政策扶持,帮助其渡过难关。
综上分析,“营改增”扩大了增值税抵扣范围,将会逐步打通增值税链条,变“道道征收”为“层层抵扣”,克服重复征税的弊端,消除产业分工的隐性税负,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发展,对于不利的行业也会产生倒逼影响,推动行业的创新与转型发展。
二、加快培育发展青岛市服务业新兴业态
这次“营改增”将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积极影响,特别是通过促进制造业分离、创新商业模式,将带动服务业新兴业态迅速发展。初步分析,结合青岛市实际,按照政策支持强、税改影响好、市场潜力大等原则,应加快培育发展十个服务业新兴业态。
(一)工业设计服务。这次“营改增”将工业设计列入文化创意服务领域,因打通了税收抵扣链条,税改有利于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工业设计服务,为原制造业企业和社会提供服务,促进工业设计的专业化发展。
(二)海洋科技研发服务。“营改增”将海洋科技研发列入研发和技术服务领域,研发服务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设备仪器更新投入较大,“营改增”能有效降低研发企业的税负。同时,国家对技术转让服务、技术咨询服务企业免征营业税,“营改增”后免征增值税,也有利于海洋科技研发服务业发展。
(三)软件与服务外包。税改将有效降低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税负,离岸服务外包企业出口实行零税率或免税制度,在岸服务外包企业因有进项税额抵扣,实际税负也有所下降。通过重点产业的培育,有利于加快打造嵌入式软件与芯片、工业软件与行业应用等八大软件服务外包产业链。
(四)航空运输业。将航空运输列入交通运输业领域,将航空服务列入物流辅助服务领域,因设备投资、燃油、电力费等可以抵扣,“营改增”有利于促进技术先进、资本密度高的新兴航空运输业和航空服务业发展,应抓住机遇,突破发展航空运输业、航空服务和航空制造业。
(五)冷链物流业。发展冷链物流投资大,需要建设冷库、冷藏车等设施,因冷库、冷藏设备和运输设备投资、燃油、电力费等可以抵扣,实行“营改增”有利于降低企业税负,促进行业发展。
(六)邮轮经济。青岛市邮轮接待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共接待270多艘国际邮轮,目前已建成国际邮轮母港,发展邮轮经济的基础和条件较好。这次“营改增”将邮轮服务列入交通运输业中水路运输服务领域,因设备租赁和购置、燃油费等可以抵扣,实行“营改增”有利于降低邮轮企业税负,促进行业发展。
(七)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列入研发与技术服务领域,国家对属于合同能源管理服务企业暂免征收营业税,“营改增”后暂免征收增值税。目前,青岛市有43家合同能源管理企业,有30家节能服务公司列入国家备案,发展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具有较好基础。
(八)融资租赁服务。这次“营改增”将融资租赁服务列入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领域,“营改增”完善了融资租赁业税收抵扣链条,将极大地扩大融资租赁市场需求,同时国家对融资租赁试点企业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将促进融资租赁业跨越发展。
(九)检验检测服务。检验检测行业仪器设备投入大,实行“营改增”进项税额抵扣较多,将有效降低检验检测服务企业税负。检验检测服务既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高端环节,又是实现安全发展、保障民生民计的重要技术手段。
(十)广播影视服务。“营改增”对广播影视服务业有着多重影响。在鼓励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环境下,我国广播影视业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青岛市影视资源禀赋突出,有着“天然摄影棚”的美誉,影视服务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三、积极研究政策措施
围绕“营改增”对产业影响,结合培育服务业新兴业态的需求,研究采取的措施包括:
(一)认真落实“营改增”试点政策,促进新兴业态迅速发展。一是科学制定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结合企业一个较长的生产经营周期对企业税负情况进行合理评价,制定公平的财政补贴政策。二是争取国家适当扩大进项税额抵扣范围。建议国家选取部分服务业,将人工成本纳入进项税额抵扣范围,将交通运输企业的路桥费、房屋租赁费、保险费等生产经营成本纳入进项税额抵扣范围,合理解决广播影视和物流企业税负增加的问题。三是降低部分行业增值税税率。及时建议适当调低交通运输业、广播影视服务等行业增值税率,切实减轻企业税负。
(二)搞好服务业新兴业态发展规划,引导新兴业态成为服务业的主导产业。一是加强规划引导。建议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加强服务业新兴产业和高端业态研究,要求每个行业牵头部门编制服务业新兴业态培育发展专项规划,明确行业创新发展方向,并制定实施新兴产业和高端业态培育计划。二是研究制定扶持政策。根据“营改增”后的新形势和新环境,对青岛市现有服务业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加大对服务业新兴产业和高端业态的土地、财税、产业扶持力度。三是加强招商引资。按照青岛市服务业转型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加大招商力度,每年引进一批服务业大项目或投资规模小的新兴和高端业态项目。
(三)加快制造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新兴业态专业化发展。市发改、财政、税务等部门,要加大协调力度,进一步落实市政府关于鼓励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意见,加大财税和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对因税改导致税负增加的交通运输业等行业企业给予补助,鼓励制造业企业根据产业发展规律及分工,将科技研发、物流、贸易营销、专业配套等服务环节分离出来,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或外包给专业的社会化服务企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鼓励分离后新设立的服务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控股等形式整合行业和产业链,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市工商、统计部门要对分离出来形成的服务业企业,及时办理工商注册、纳入服务业统计范围。
(四)建立服务业新兴业态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培育新兴服务业。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意见,按照全市生产总值的万分之一每年安排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扶持服务业新兴业态培育发展,以及服务业创新、集聚区规划、重点项目建设、人才培养、品牌培育等方面;以后每年度按照上年生产总值的万分之一安排相应资金扶持服务业发展。
(五)重视服务业人才引进和培养,为新兴业态培育提供人力资源支撑。积极落实青岛“英才211计划”等人才计划,多渠道引进国内外高素质、复合型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加快人才培养,支持驻青高校、科研机构与现代服务业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支持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高技能人才再培训、再教育。探索设立专业孵化器,为拥有技术、创意的人才提供创业投资服务,鼓励以创新服务品牌、创作成果和研发成果等无形资产入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