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把乡村旅游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扩大农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紧紧抓住国家、省旅游局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重要机遇,深挖乡村旅游资源潜力,规范完善和精心包装乡村旅游产品,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市旅游业的新亮点,通过发展旅游,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了乡村旅游环境,改变了农民就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
我市乡村旅游从1996年崂山北宅樱桃节起步,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乡村旅游业发展,充分整合城乡资源,突出优化旅游结构,初步构筑起以“茶、花、果、渔、菜”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随着我市城市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都市农业的旅游功能日益显现出来,并成为我市特色旅游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几年,我市城郊以历史文化、海滨度假、海岛观光、奇峰异花、民风民俗、生态农业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较好,已经形成了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
生态观光类型。由于城市市民为清新秀丽的乡村田园风光而吸引,开始到乡村游览,随之而来的便形成了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我市较早开发有即墨市的青岛市蔬菜科技示范园、崂山区的石老人农业观光园、崂山区的北头神清农趣园和胶南的海清茶园等。青岛市蔬菜科技示范园集优质蔬菜保鲜加工配送、珍禽养殖、花木经营、特色餐饮、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于一体,已基本形成产业化和绿色生态循环链,因距离市区较近,交通便利,年接待人数20万人次,年收益在360万元左右。石老人农业观光园,占地面积1200亩,有百亩茶园,2000平方米的果菜生产大棚,改良林果、树木300多亩,借助离市区较近的优势,实现了农业与观光旅游的有机结合。
生产体验型。该类型的乡村旅游不但可以观光,而且可以亲身体验农村的生活、生产特色文化活动。比较典型的、运作比较成功的有崂山区的北宅樱桃节园、平度的大泽山葡萄园、李沧区的百果园和城阳的红岛蛤蜊节、崂山区的“北宅有我一分田”活动等。其中北宅樱桃园2000年5月开业,占地500亩,其樱桃节已在青岛的节庆活动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樱桃园、桃园、葡萄园、茶园、花卉及民俗农家宴形成了观光、旅游、餐饮、生态情趣一体化的旅游园区,深受市民游客的欢迎;大泽山葡萄园建设了集实验、推广、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占地5000亩的天池岭、五龙埠两大农业观光园,并增设了“葡萄自助旅游项目”,丰富了生态旅游的内涵。
度假休闲型。这一类型既具有观光、体验特色,又增加了住宿休闲特点,满足了游客的游、购、食、住、劳等多种旅游需要。目前开发比较成功的有崂山的“山里人家”、“山海人家”、“四季庄园”“生态民俗村”等乡村度假产品,以及胶南琅琊台王家台后村、灵山岛城口子村的“渔家乐”、民俗旅游度假产品等。如崂山西麦窑社区利用居民房屋进行整修改造,发展家庭旅馆达到100户,床位达到1000个以上;北宅社区从事农家宴、农家旅馆的业户有200余家;胶南王家台后村、台西头村以琅琊台风景区为依托,发展海滨观光、古迹揽胜、体验渔家生活为内容的风情旅游项目,民俗旅游接待床位1200张;灵山岛依托海岛风光和海岛风情,发展以观光、度假为内容的海岛特色民俗旅游,接待户达到58户,成为旅游专业村。
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市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乡居民休憩度假的主要内容,对整合和挖掘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内涵、满足游客多层面需求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市共有省级旅游强镇、省级特色村、省级示范点、省级农家乐数量共计130家。包括:城阳超然农业旅游区等省级工农业示范点40家;青岛凯旋四季庄园等省级农家乐47家;沙子口街道办事处等省级旅游强镇22家;崂山区晓望社区等省级旅游特色村21家。另外,我市还有19家市级旅游特色村、39家市级旅游特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