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小知识

  近年来,高铁、客运专线、城际铁路、轻轨、地铁、动车等与轨道交通相关的词汇在媒体和民间高频出现。高铁、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属于铁路运输范畴的概念,当前泛指广义的高速铁路,轻轨、地铁属于城市公交运输范畴的概念,它们都是交通基础设施;动车则是指运行在轨道上的一种列车编组形式,是一种交通运输设备。一般认为:
  1、高铁。是高速铁路的简称。我国高铁一般指最高运行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铁路,通常分三种,一是设计时速300-350公里高铁,如京沪高铁、武广高铁;二是设计时速200-250公里高铁,如京哈线秦沈段;三是设计时速200-250公里客货混跑铁路,如汉宜铁路、新湘桂铁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均属于广义的高铁。
  高铁具有低能耗、轻污染、全天候、安全可靠等优点,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在距离300-700公里范围内高铁优势明显。
  2、客运专线。客运专线是以客运为主的快速铁路。在2009年12月铁道部修改并正式以高速铁路定义设计时速250公里及以上铁路之前,客运专线在我国跟高速铁路定义基本重叠。2009年12月1日,铁道部发布《高速铁路设计规范》,全面使用“高速铁路”取代“客运专线”这一称谓。一些设计时速达到高铁标准但规划为客货混跑的线路,自此被定义为高铁,而不再像之前因为不能满足客运专线定义而被定义为国铁一级线路。目前除胶济客专、石太客专还在使用客运专线这一名称外,其余建设线路只以XX线,XX城际,XX高铁命名。目前我国新建的高速铁路一般是客运专线。
  3、城际铁路。在我国,主要指在城市之间新建的客运专线。城际铁路一般是修建在人口密度较大,经济较发达,人口流动较大的地区,具有线路相对较短(通常最长300公里左右)、站间密度较大、设计旅客发送量大、车站位于市中心等特点。城际铁路大部分设计时速都在250公里及以上,少部分设计时速为200公里,预留250公里提速条件。另外,在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一些地方还有一种普速城际铁路,新建最高时速一般为120公里,也有依托普速铁路提速开通的通勤铁路,一般是在城市与辖区内市、县及中心城镇间开行的具有城郊公交性质的铁路,类似于地铁。
  4、轻轨和地铁。轻轨和地铁一般是城市内部的轨道交通系统,区别于属于国家铁路网的高铁,也与主要承担沿线各个城市和重点城镇之间、兼顾城市组团中心之间客流运输的城际铁路不同。一般认为地上运行的是轻轨,地下运行的是地铁,这是一种误解,轻轨和地铁都可以建在地下、地面或高架桥上。虽然地铁的轨重一般要大于轻轨,但实践中地铁和轻轨往往都趋向选用重型钢轨。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城市轨道交通按远期单向高峰小时客运能力划分为四个类别、三个量级,其中Ⅰ、Ⅱ类传统称为地铁,车宽3米或2.8米,列车最大长度185或140米,单向高峰小时客运量为2.5-7万人次,轴重一般大于14吨,设计最高时速80-100公里;Ⅲ、Ⅳ类称为轻轨,车宽一般2.6米,列车最大长度100米或60米,单向高峰小时客运量为1-3万人次,轴重一般小于14吨,设计最高时速60-80公里。
  5、动车组。动车组是指在铁路上行驶的包含两辆以上自带动力的车辆组成的一种列车编组形式,其与传统列车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传统列车只由一辆动力机车在列首拉动车辆编组行驶。动车组一般认为就是指当前高速行驶的CRH系列和谐号动车编组。实际上,从动力角度看,在和谐号动车组出现前,我国曾开发过“新曙光”、“中原之星”、“晋龙”、“长白山”等动车组,现在城市地铁使用的列车也属于动车组列车。动车组按动力配置方式分为分散动力模式动车组(以日本的新干线和德国的ICE技术为代表,多个车厢带有动力)和集中动力模式动车组(以法国TGV为代表,头尾各有一个动力车头)。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