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间,引进新项目16个,总投资超过100亿元,乳山经济开发区以乳山1/8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1/14的财政收入。
解放思想,再发展。在“奋战三年,实现乳山产业结构大突破”的号角声中,乳山经济开发区立足“产业强区、项目强区”的发展战略,踏上争做乳山产业发展火车头的新征程。
一幅千亿级产业聚集区的蓝图正在绘就:以高端高效高质为方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做好争资立项工作,着力培育壮大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等特色产业。
“我们将把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突破点放在项目建设、产业培育和高点定位、比学赶超上,敢定高目标,敢争高位次,力争3年内跻身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行列。”乳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许鹏说。
搭建载体,力促产业集群发展。
11月28日,在位于乳山经济开发区装备制造产业园内的伯特利萨克迪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经过压铸成型的铝制汽车转向节,正排队通过X射线探伤机接受无损检测。
伯特利萨克迪汽车安全系统是乳山经济开发区为延长园区装备制造园产业链条重点引进培育的项目,当年引进、当年投产。该项目总投资6亿元,主要从事汽车安全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为美国通用、宝马、路虎等多家国内外汽车生产商提供配件,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亿元。
无独有偶,紧跟伯特利萨克迪汽车安全系统之后,从事汽车座椅骨架、仪表盘管梁、车身焊接总成与底盘类产品研发生产的瑞华达机械也进驻该园区。
“目前,装备制造产业园已拥有以生产汽车锻造件、连杆、冲压件为主的黄海汽配,以生产摩擦材料为主的双连制动,以生产汽车精冲零部件为主的华邦精冲,以及从事汽车安全系统相关产品研发、制造和销售的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等多家汽车配件生产企业,特别是在汽车安全系统装置上,基本实现了产业链条化、集群化。”许鹏说。
园区产业集群膨胀化发展,得益于乳山经济开发区“三大园一小园”规划的出炉。以往,乳山经济开发区也与许多其他开发区一样,“挖到篮子里的都是菜”,在项目选择上缺少长远规划,工业企业分布相对分散。
为求改变,该区请来省规划设计院的专家,结合国家鼓励发展产业要求、乳山产业集群定位以及自身产业发展优势,围绕装备制造、海洋工业、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海洋生物科技等产业,规划了装备制造园、新能源产业园、临港产业园、精细化工园“三大园一小园”,构建起“一区多园、一园一业”的园区产业布局,通过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区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增强区域竞争力。
摒弃了原来“碎片式”项目布局,乳山经济开发区严格执行园区功能规划,在新项目引进安置上,按照产业集群发展,把同类型项目放在同一区域,让优势产业成为链条,共享公共设施、市场环境,降低信息交流和物流成本。
在精细化工产业园内,乳山经济开发区不断加大园内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配套了污水处理厂、工业蒸汽、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并通过实施三亚路、海口路、滨河路等工程,加速了新材料项目的集聚和发展。德润液晶材料、威能储能电池等7个新材料项目,先后落户乳山经济开发区,带动了该区新材料产业的崛起。
目前,乳山市经济开发区已经形成了以海润新材料、龙威不燃板、园城非金属矿等为主的精细化工产业园,以澳华新能源、大广农林等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园,以金牌饲料、威福斯特、东方中和生物制药等为主的临港产业园,园区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速。
择商选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目前,已经有3D打印材料、弹性体材料等8家企业确定入孵。未来,我们计划用3至5年的时间,争创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新材料技术成果转移中心和橡塑材料省级专业检测中心。”11月28日,在乳山经济开发区的青岛科大孵化器项目现场,说起孵化器未来的前景,项目负责人冯希勇信心满满。
青岛科大孵化器是由青岛科技大学和青岛瑞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总投资1亿元,规划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主要从事改性塑料材料、节能橡胶材料的研发、中试及孵化。目前,孵化器已经完成2个中试车间的钢架结构安装,下一步将继续建设孵化车间、服务中心、中试实验室和检测中心、环保材料研究院、“863”国家级实验室等,建成后可为乳山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提供从项目孵化、产业培育到投产等一系列技术、人才支撑。
高新技术项目投资成本高、风险大、周期长,多数中小科技型企业起步艰难,面临资金、管理、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难题。为此,今年以来,乳山经济开发区将孵化器建设作为项目引进的重点,为区域集聚人才,吸引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入孵,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打破传统资源型企业占比高,新技术企业相对匮乏的格局,实现产业结构突破转型。
在做足项目增量的同时,乳山经济开发区有效盘活闲置存量资源,鼓励引导闲置或低效资源参与资产重组、资本运作和市场合作,解决了部分土地、厂房资源闲置或低效运作,与新引进项目受土地指标或地域限制落地难这一供需矛盾,实现了资源盘活优化与招商双赢。仅今年以来,乳山经济开发区先后引进了园城非金属矿、吉祥水产等项目,累计盘活闲置资产16处,盘活闲置厂房面积5万多平方米。
同时,乳山经济开发区还突出项目引进与产业链延伸相结合,围绕补链招商,先后引进了海洋机械、德润液晶材料、海润新材料等项目,延伸壮大了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产业链条,实现了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效应。
随着一大批新签约落户的重点工业项目加快建设,乳山经济开发区开启了大投入、大发展的新格局:今年以来,该区先后引进新项目16个,总投资107亿元,其中外资1250万美元。
与外合作,培育产业新增长极。
“今年8月份,我们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后,就再也没为企业扩张、技改的资金担忧过,这个冲压车间及南侧正在改造的车间就是融资后扩建的。”11月28日,在乳山经济开发区力久特种电机制造公司内,企业负责人张成向我们介绍。
向科技要效益,与外合作走出去,是力久电机能够在新三板成功挂牌的秘诀。该公司通过技术改造,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7亿元,今年,该企业还收购了国内著名老牌电机企业,实现了对原企业电机专利技术、生产设备、市场资源、营销渠道的有效整合,为企业发展增加了助力,产品订单较往年增长了三成,预计销售收入将翻倍增长。
今年以来,乳山经济开发区在引进新项目的同时,积极为老企业搭建创新平台,鼓励企业与外合作走出去,进行产学研合作,把工业技改、自主创新作为产业培育的重点,加快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10月份,黄海汽配通过技术提升研发的高铁方向盘,一举击败了德国对手,成功拿下了青岛高铁大单。与黄海汽配一样,乳山经济开发区众多传统优势企业通过加大项目投入、拉长产业链条、强化创新体系建设,实现了产业集群的巩固提升。
通过筛选优势企业,安排专家“会诊把脉”,今年, 乳山经济开发区共确定了包括澳华新能源的PVD溅镀涂层平板集热器生产线项目、华邦精冲的变速箱项目、正洋集团的海洋贝藻类育苗育种及养殖项目、金联建材的干混砂浆生产线配套建设等总投资2.5亿元的重点技改项目。通过技改,澳华新能源、华邦精冲、山东双连、力久电机等4家企业获批高新技术企业,获批发明专利13件,实用新型专利29件。
在帮助企业破解技术瓶颈的同时,乳山经济开发区还积极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金牌饲料、力久电机两家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依托融资平台建设,乳山经济开发区委托威海市商业银行,为区内落户企业贷款3700万元,为15户企业提供转贷周转资金1.7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