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船舶装上”威海造”绿色装备—威海中远造船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创新促发展侧记

  压载水处理装置是国际海事组织强制安装的一种船舶环保关键设备,如果国内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压载水处理系统,在该领域中就不得不高价购买和安装国外设备。
  致力研发和生产海洋绿色环保处理设备的中远造船科技有限公司,因为掌握了压载水处理系统的核心技术,一路高歌,迅速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一、压载水处理系统项目落户威海
  日前,走进中远船用压载水处理系统项目生产厂区,看到一派整洁有序的生产景象。在4000平方米总装调试车间里,技术人员正在调试一套新组装好的压载水处理系统,只见他一边操作,一边快速地记录着数据。“这是第四代优化产品,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改进。”中远造船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韦明介绍说。
  韦明原本是中远集团旗下上海中远川崎重工的负责人,多年来从事机械设计、生产、安全等方面工作。3年前,“中远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项目”正式选址威海后,韦明就带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奔赴威海。
  据介绍,船用压载水处理系统是一个新兴产业,它对保护全球海洋环境作用重大。过去,这一领域长期被国外公司垄断,企业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压载水处理技术,就只能受制于人,高价购买国外设备。
  为此,中远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历时4年研制核心技术,总投入3700万元,研发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船用压载水净化系统,并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被科技部评为“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为实现这一重大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中远集团在科研成果转化和成功转型方面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与山东威达集团合作成立威海中远造船科技有限公司。
  二、靠核心技术赢得客户
  “中远能发展,就在于强化自主研发能力,并已经形成完整的生产链和产业基础,把压载水处理系统的核心技术牢牢攥在手中。”韦明说,由于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在近几年才开始受到广泛关注,而先前已投入使用的船舶并未预留安装位置,给这些船舶增设安装水处理设备困难重重。如何最大限度地节省空间,但又不影响系统使用效果成了韦明首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对接、生产经验、产品优化、成本控制……新项目落地威海后,面对一系列难题,韦明和他的技术团队并没有丝毫退缩,经过多次反复测绘和试验数据反馈,他们成功在船舱狭小空间内顺利安装水处理系统,得到了订购客户的一致称赞。
  “公司成立2年以来,经过研发小组的持续努力,在产品升级优化和产业化改造上不断取得新进展。”韦明说,由中远科技新开发的中压紫外灭活系统,灭活效果明显增强,产品体积更小、重量更轻,采用变频技术能大幅度降低能耗和单位成本。相对于传统采用的电解、电催化技术,中压紫外灭活系统技术更成熟、安全性更可靠、无二次污染,已成功领先行业其他生产企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去年9月,中远科技拿下大连远洋运输公司的一份大订单,为该公司在中远川崎订造的30万吨超大型油轮提供海盾压载水处理系统。“这是中远海盾压载水处理系统在前期实现营运和新造集装箱船、散货船成功安装后的又一重大突破。”韦明兴奋地说,与普通船只相比,30万吨大型油轮对压载水处理系统要求处理量更大、处理速度更快,装卸货物的时间要准确拿捏。
  三、扎根威海打造完整产业链
  今年春节后,“中远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项目”一期全面投产,凭借自主研发的技术和生产组装经验,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年产远洋船舶压载水处理设备250船套,实现销售收入近3亿元。“在投产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开始盈利,这出乎我们的意料。”韦明说,这标志着中远科技威海项目的成果产业化发展又向前迈了一大步,未来还将建立设计中心,形成研发设计到生产再到组装调试以及售后服务的产业化发展链条。
  目前,中远科技采用的紫外线杀菌装置全部选用德国纯进口灯管,能在国内寻找到合适的配套企业生产,将会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加快推进产业本土化发展。“由于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是一个对加工精度有着极高要求的产品,中远科技的生产配套还以国外和省外企业为主,下一步中远科技要在青烟威地区寻找开发配套生产企业,加工高精度产品。作为国内轮船制造业的先行者,我们通过成立威海中远造船科技有限公司,将成熟的工艺和先进的设备扎根威海,致力于打造一条完整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产业链。”韦明对未来充满信心,未来,中远科技除了保证国内市场需求外,还将努力开拓国际市场。虽然压载水处理设备市场刚刚起步,但公司有信心在未来五年内,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全球代理网络,不断挖掘市场潜力,让世界各地的船舶装上“威海造”绿色装备,使自身发展成为全球排名前十的行业排头兵。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