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下午,在浦源食品有限公司现代化的流水生产线上,经过上瓶、清洗、灌装、压盖、贴标、封口、装箱等数道工序后,一瓶瓶琥珀色的鱼酿酱油,开始了它们前往国内外市场的旅程。
一般人看来,鱼和酱油,似乎扯不上关系。浦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曲文学却说,它们根骨相连——鲜鱼,浩瀚海洋里的最美馈赠;酱油,唇齿舌尖上的最美调味——浦源食品将两者融为一体,成就鲜美的鱼酿酱油。
一、三年发酵,深海鲜鱼酿出绝佳酱油
酱油是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调味品。据史料记载,早在周朝时,宫廷御厨就采用牛、羊、鹿肉及各种鱼虾来酿造调味的酱油,而濒海的齐地先民也尝试用新鲜的海鱼及其他海产品熬制一种被称为“鱼露”的原始调味品。待到清朝初年,以谷物为原料的酱油生产工艺已经臻于成熟并流传至今。但从营养和口味的角度讲,用大豆等谷物酿造的酱油远不如古代用鱼、肉类酿造的酱油。对此,浦源食品总工程师陈金源解释说,“植物蛋白并不是全价蛋白,营养成分的构成比不上动物蛋白和人体蛋白的接近程度,蛋白分解成氨基酸后被人体吸收的程度也大有不同。”陈金源是一位有着30多年海洋调味品研发经验的知名专家,曲文学数次南下上海,将其招至麾下,并组建研发中心。秉承着依靠科技创新、走精深加工之路、打造自主品牌的理念,经过上百次的实验,浦源研发团队先后攻克鱼露的降盐、脱腥、去苦技术难关,并成功研发出填补国内空白、以深海鲜鱼为原料的鱼酿酱油。这两项科研成果通过山东省级科技创新技术鉴定,并获得山东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一等奖。
“我们采用海捕鲜鱼,依靠鱼体自身的蛋白酶和空气中的有益微生物、天然乳酸菌等,利用三年时间让其进行纯自然发酵,这就使得鱼肉蛋白质分解成18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而海鱼中的有机钙及多种微量元素也大部分转入鱼酿酱油中。”陈金源说,酱油经初步发酵成熟后,要再经过专业的降盐、脱腥、去苦等先进生产工艺,才能得到颜色特浅、盐分特低、营养特高、味道特鲜的鱼酿酱油成品。
三年漫长等待,酿出滴滴绝佳酱油。现如今,浦源食品已成为中国最具规模、最有影响力的鱼露和鱼酿酱油生产企业,拥有4项国际发明专利,并成为鱼露国家标准起草执笔单位。公司产品相继进入韩国、日本、美国、东南亚地区及国内大中城市,出口订单持续增长,成绩令同行刮目相看。
除了科技研发,浦源食品还十分重视产品质量管理。在执行GMP、SSOP标准的基础上,公司又通过了HACCP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出口美国的HACCP验证。公司产品展示厅里那一块块熠熠生辉的“中国消费者首选放心畅销品牌”“山东省消费者满意单位”等奖章,就是企业质量管理最真实的写照。
二、享受“浦”味,大海馈赠成就浦源食品
企业成功源自不懈的追求。回首漫漫征程,曲文学说,是大海的馈赠,成就了浦源食品。“我是文登人,故乡是母猪河入海口边的南厫村。在这里,无数条溪流从陆地蜿蜒而来与大海融汇,儿时的印象里,语文老师告诉我,这样的地方叫做‘浦’。老师还说,像这样河水与海水交汇的地方鱼虾格外鲜美。”记忆中的“浦”,成为儿时曲文学童真童趣的乐园:和小伙伴光着脚丫捉鱼摸蟹;肆无忌惮地穿梭在芦苇荡里,偷鸟蛋,听鸟鸣;享受着“浦”带来的身体与精神的富足;贫困单调的渔村生活,因为“浦”而丰富多彩。
最令曲文学难忘的是母亲熬制的鱼汤。“熬一锅鱼汤,鲜一条老街”,对于穷苦的渔家人来说,那是绝对幸福的味道!这使多少人难以割舍对大海的情愫,成为一辈子能嗅出“浦”味的追梦者。
曲文学用中国传统的淳朴善良、执著担当的思想,对“浦”赋予了浓厚的感恩情怀;用智慧的双手将渔家人古朴的生活传承,将家乡古老的鱼汤,酿成今日美味的鱼露。他也再次将野生海鱼和食用盐完美结合,酿出天然鲜美、原汁原味的鱼酿酱油,将威海渔家文化发扬光大,使远古的天然美味得以发展、传承、延续……也因此创造了今日的“浦源食品”。
海的博大,赋予了浦源人广阔的心怀;海的深邃,成就了浦源人执着的追求;在大海的怀抱里,浦源人耕耘、收获……他们用智慧的双手,把海的丰富调理成海的鲜美,连同他们的恋海之情,一起打包,送给所有爱海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