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日,对于全球海运事业来说,是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国际海事组织(IMO)《防止船舶造成空气污染规则》中的0.1版“限硫令”正式实施,全球排放控制区域船舶的硫氧化物允许排放量将从1%降至0.1%。这促使船舶运营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降低硫氧化物排放量,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加装船舶废气洗涤器。
在此背景下,作为亚洲首家生产制造船舶脱硫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全球首家采用镁基-海水法生产制造船舶脱硫设备的企业,威海普益历经八年时间研制出的船舶废气洗涤设备,即将亮剑世界船舶环保市场。
八年磨一剑,掌握世界最前沿技术。
12日,位于环翠区羊亭镇的西城科技产业园内,一个占地570亩、建设总规模20万平方米的厂区刚完成场地平整。在临时办公地点,记者见到了威海普益副总经理张健。“这里就是威海普益所在地,去年9月份动工,预计今年6月份一期建设完工并投产。”张健说,该公司历时八年研发的船舶废气洗涤设备项目终于落地。“这几天一直很忙,厂房要抓紧建设,许多国外的订单正在进行洽谈。”风尘仆仆的张健一谈到公司的船舶废气洗涤设备项目,就难掩兴奋。谈起0.1版“限硫令”,张健觉得这对于船舶运营商来说是挑战,但对于像威海普益这样的船舶环保企业来说就是福音。张健解释道,要降低船舶废气中的硫含量有三种方式,分别是安装船舶废气洗涤设备、换油靠港和使用天然气,但无论从效果还是成本上看,加装废气洗涤器是最佳选择。目前,船舶航行中采用的常规燃油价格约为650美元/吨,而换油靠港用的轻柴油价格为1050美元/吨。估算显示,采用船用轻柴油方案货运运输成本上升近30%,而使用天然气会存在续航能力不足和改装费用高的问题。“这样比较下来,加装废气洗涤器成为性价比相对更高的方案。当时我们也预见到,进入2015年以后,洗涤器的订单肯定会一路飙升。”张健说,该企业的40人科研团队步伐坚定,硕果累累:公司于2006年开始研发船舶废气脱硫技术;2013年突破高效低阻脱硫工艺、高效制备高活性脱硫剂工艺、无害化洗涤废液处理工艺等关键技术;2014年通过中国船级社大连分社见证试验,废气和废液排放指标均达到履约要求。目前,该技术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项、公开发明专利3项。
威海“智”造,亮剑世界船舶环保市场。
信念支撑脚步。张健介绍说,他们的研究之所以能耐得住八年寂寞,正是因为他们看好船舶环保市场的发展前景,尤其是0.1版“限硫令”正式实施后,预计未来全球的市场需求量将数以万亿计。面对巨大的“蛋糕”,众多船舶配套企业摩拳擦掌,在研制产品、通过船级社认证、争夺订单、收购企业进行资源整合等方面不遗余力。无疑,国际老牌的欧洲船舶配套企业在废气洗涤器市场中“挑了大梁”,但作为后起之秀,威海普益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出击,正面迎战。现在威海普益技术已经成熟,今年6月份工厂一期建设完工,将会有6个车间同时投入使用,年内可生产200套洗涤器,市值约30亿元。张健说,全球有6万条货运船,将来该企业的产量会成倍递增,90%的产品将销往国外。“船级社认证是船舶配套企业进入市场的前提与关键,威海普益即将拿到中国船级社认证,未来一年,我们将逐步拿下世界其他9个船级社的认证,让威海‘智’造走向世界,成为‘全球通’。” 张健对未来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