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0 日,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生效,为中韩两国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协议正式生效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更努力下,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经积极争取,商务部同意将我市列为中韩自贸区经济合作委员会成员,吸收我市参加第二阶段的服务贸易谈判。省委、省政府将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列入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全省对外开放重大事项。省政府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的两国省部会商机制加快推进示范区工作,7月1日在济南举行的“第一次山东--韩国经贸合作交流会”,邀请我市做中韩 FTA 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专题推介。截至目前,省委省政府支持示范区建设的52 项举措,有23项已落实到位,20 项正在推进,9项正在对接。我市出台了《关于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加快推动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确定了105项重点事项,截至目前,有 32 项已落实到位,38项正在推进,35项正在对接。起草了《威海与仁川在中韩自贸协定框架下加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目前已报送省商务厅及商务部国际司征求意见。组建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专家智库,成立了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研究中心。示范区建设在去年取得 15 项全国或全省创新性突破的基础上,今年又在跨境电商、贸易便利化、服务业合作等方面取得17项新突破,有30多个对韩合作标志性项目落地。
二、中韩地方交流日益密切。仁川市市长、议会议长、议会第一副议长等先后来访。市领导先后5次率团赴韩国开展服务贸易、跨境电商、人才创新创业、文化产业等专题推介,推动中韩交流合作。“仁川•威海馆”展品更加丰富,功能进一步完善,1—11 月共接待各类团组 260 余批次、15000人次,举办规模超过50人的活动113 次,促成贸易额近3亿美元,威海馆成为中国城市在韩进行长期综合性展示、洽谈的典范。仁川市在我市设立了驻中国代表处,并设立了“威海•仁川馆”,形成了两馆互动的交流模式。组织有关专家、企业参加了在仁川举办的中韩FTA 地方经济合作论坛,双方建立了轮流举办中韩 FTA 地方经济合作论坛的机制。
三、韩国商品集散地初具规模。建设了韩乐坊、大韩家、“韩品在线”、时尚500、大商•韩品馆等一批 O2O 体验中心和对韩贸易平台,叫响韩国商品集散地品牌。盛世韩企中国总部基地正式营业,首批70家韩国企业和中韩产业技术交流中心、中韩企业孵化中心、礼尚威海韩品旗舰店同步入驻。九利正韩国商品工厂店已在青岛、潍坊、杭州等地建立了 17 家门店。在全国率先开展韩国参鸡汤进口业务。积极打造韩国鲜奶第一进口口岸,实现对韩国鲜乳企业进口注册采信 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认证结果,今年 1-11 月,进口韩国鲜奶1194万美元。举办了威海国际食品博览会暨中韩(威海)品尚生活博览会、中韩商品博览会和中韩自由贸易创新发展暨中国超市联合采购会员大会,打造面向全国的对韩贸易平台。1-11 月,全市进口韩国食品日用 品 11.6 亿元,增长 61.9%。
四、中韩贸易首选通道优势更加明显。加大中韩 AEO 互认力度,全市AEO 企业达35家,货物查验率大幅下降,认证企业对韩出口订单量均有10%至30%的增长。推进与韩国原产地证联网管理,目前已上线。全面实施“三个一”通关模式,口岸货物运转效率提高30%至40%,查验费用节省50%。开通了威海港至苏州、威海港至广州的海铁联运集装箱特需班列,开通了威海-泉州-广州集装箱海运物流专线,进一步打通对韩货运双向通道。威海口岸、石岛口岸正式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为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推动皇朝马汉成为省内第一家获海关高级认证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5月31日,山东省第一家海关监管的鲜活水产品交易中心—荣成市好运渔乡完成首单鲜活水产品对韩出口业务。1-11月,全市对韩进出口328.4亿元,其中出口200.1亿元,进口128.3亿元,增长1.4%。
五、中韩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在全国率先启动中韩海运 EMS 速递邮路进出口业务。我市获批建设山东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强“威韩购”等跨境电商综合平台建设,“懒猫购”、 “九日商城”入选省级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荣成跨境电商产 业园海关监管场所获批筹建。在韩国仁川设立全省正式备案的首个公共海外仓——中海川公共海外仓。与京东合作搭建线上韩国饰品馆和服装馆;与阿里巴巴国际站合作设立阿里巴巴•威海跨境渔具产业带和 1688 威海站暨韩国馆。1-11 月,全市跨境电商出口验放清单 52.9万票,货值 5863.86 万美元,分别是去年的3.8 倍、4.2 倍。
六、中韩双向投资步伐加快。印发出台了《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开放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和《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开放试验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引导中韩合作项目入驻发展。举办了2016韩国投资企业政策说明会、中国•威海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说明会等经贸促进活动,与一批韩国企业和机构达成合作意向。我市在韩国投资且正常运营的项目35个,合计投资额1.15亿美元,投资领域涉及交通运输、远洋捕捞、水产养殖加工、纺织服装、电子科技研发等多个行业领域。主要投资项目有:迪尚集团并购韩国AVISTA服装研发及加工项目,荣成鑫润水产的水产捕捞及加工项目等。1-11月,全市新批韩资项目104个,增长42.5%,到账韩资20.7亿元,增长15.6%。
七、对韩服务业开放水平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方面,设立了中韩创新技术合作服务平台和中韩创新技术项目孵化加速区,仁川创造经济革新中心威海分中心等入驻并引进7个韩国机器人项目。旅游方面,引进了仁川在中国首个医疗观光旅游服务机构、 我市首个韩商独资旅行社;在全国率先启动韩国“人车同步”入境中国开展自驾游;成为全省唯一拥有自驾车入境旅游资质的城市;成为全省首批启动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的城市。金融方面,成功办理了我市第一单从韩国借入人民币资金和中韩货币互换项下韩元贷款业务,成为省内继青岛之后第二个办理中韩货币互换项下韩元贷款业务的城市;注册成立山东省首个国际海洋商品交易中心;宇鑫(厦门)货币兑换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分公司获得开办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资质。文化方面,威海市棒垒球协会与仁川广域市棒球协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中韩(威 海•仁川•大田)广告文化产业联盟;举办了2016中韩(威海)棒球邀请赛、威海—仁川国际帆船拉力赛、威海—仁川中韩文化摄影和展示大会等活动;以南海新区为外景拍摄地的中韩合拍影片《我的新野蛮女友》上映。服务贸易方面,成功入选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引进我市首个韩国商务服务外包项目--韩国 八邦呼叫中心。
八、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
一是实现外贸信息共享先例。在全国率先试点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与原产地申请人备案“信息共享、两证合一”,简化了原产地证书签证环节。威海检验检疫局与荣成检验检疫局签订了《产地证通报通签合作机制》,在省内率先启动区域原产地证一体化。截至目前,全市共签发中韩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2.6 万批次,货值11.56亿美元,出口产品在韩减免关税约 5800万美元。
二是开创消费维权合作先河。我市与仁川市签署《消费者权益保护合作协议》,建立消费者维权联盟,这是我国同其他国家第一个城市间的消费维权合作组织。韩国消费者联盟和仁川、釜山等七个城市消费者联盟会长来我市参加了 2016年“3.15”纪念活动,开展跨国维权合作。今年7月4 日,在我市召开了仁川威海跨国消费维权论坛。
三是启动政府承担口岸服务费试点。今年1月1日起,全市海港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和查验场所的海关查验环节,对查验没有问题的进出口集装箱货物,由政府承担进出口企业因海关查验衍生的相关查验服务配套费,成为山东省首个启动此项改革试点的城市。截至目前,威海口岸查验无问题集装箱5572 个,市政府支付查验服务配套费 138.7万元,惠及企业2288 家。
四是启动出口日韩食品“同线同标同质”平台。在国内率先 建成出口日韩食品“同线同标同质”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和北京、 威海两个体验中心,培育内外贸结合的新模式。
五是开展海关“双随机”试点。威海海关85%的报关单由计算机随机抽查,查验人员100%由计算机随机选择,成为全国率先开展海关“双随机”试点的城市。
六是成立中韩自贸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由威海华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国家知识产权出版社、山东省知识产权研究院、韩国忠清地域情报院、韩国 YOON-LEE 法律专利事务所等单位合作运营的“中韩自贸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是目前国内唯一专门服务于自贸区建设的专业性知识产权平台。今年9月22日,中韩自贸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威海市律师协会、仁川知识财产中心、韩中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签署了知识产权保护 协议。
七是推动建立中韩地方标准化合作机制。经过深入调研,起草了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韩国技术标准署、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威海市人民政府、仁川广域市政府“五方”《关于中韩自贸区威海-仁川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城市间标准化合作协议》的草案,并上报国家标准委,目前已通过国家标准委国际部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