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十三五”绿色发展蓝图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仅事关全民福祉,也关乎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推动绿色发展,让绿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色调,既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十三五”规划纲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明确提出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美丽中国示范区。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

构建科学合理新格局

■“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坚持生态立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提出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积极推进“多规合一”,按照优化、重点、限制、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

“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市发改委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倪国良说。

基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环境分区管治,是落实区域环境政策和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良性互动和双重需要。究其原因,一方面,“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这意味着各类空间规划必须遵循和落实主体功能区及其配套政策,环境政策可以在各地区的空间规划和管治政策中得到更好体现。另一方面,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了市县行政区域未来发展的主体功能定位,也必然使各地区面临不同的环境保护目标与压力。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的出台,为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指明了方向与路径,也有利于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因此,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与落实生态立市战略是相辅相成的,落实好主体功能区战略,将有利推进我市生态立市战略深入实施。

■“十三五”规划·落实举措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倪国良: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就是要引导产业相对集聚发展和人口合理分布,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

我市将加快提升优化开发区域,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海洋经济、先进制造、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聚集区。合理布局重点开发区域,科学划定开发边界,依托重点区域、重点镇、产业园区,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保护限制开发区域,在农产品主产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发展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在重点生态功能区,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严格管控禁止开发区域,在荣成大天鹅、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刘公岛、伟德山、槎山、双岛等国家森林公园,以及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海岸线、重要湿地、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强制性保护,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推动低碳循环发展

实现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化

■“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在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中,都会涉及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内容,今年‘十三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主动控制碳排放’,这是绿色发展理念中的新亮点。”市发改委党组成员、重点办副主任连伟亮说。

碳减排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2014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了33.8%,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十三五”期间,国家还要继续设立强有力的碳排放控制目标,力争到2020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到45%的上限目标。

“在国家的总体目标框架下,我市将在‘十三五’期间加强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推进实施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继续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在全省率先实现碳排放峰值目标。”连伟亮说。

■“十三五”规划·落实举措

市经信委总经济师胡涛:“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着力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六大领域的节能工作。

工业节能方面,推广高效节能低碳技术,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高耗能低效设备,鼓励高耗能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施以高效煤粉锅炉示范工程、新能源集热系统应用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为重点的“工业绿动力”工程,探索实施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提升、能源监控、管理、分析一体化系统等绿色制造工程。建筑节能方面,重点抓好新建建筑节能设计和施工,加快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完善区市两级建筑节能监管体系,推动建筑节能工作深入开展。交通运输节能方面,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排放为核心,以绿色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为基础,以绿色交通运输装备推广应用、运输组织优化为重点,以智能交通与信息化、绿色交通管理能力建设为支撑,打造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公共机构节能方面,强化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推广应用节能技术产品,实施公共机构节能改造,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创建活动。同时,要抓好农业和商贸流通领域的节能工作。

今年,我们还将重点围绕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这一主线,实施能效水平提升、节能环保产业培植、循环经济发展促进、能源数字化管控四大节能工程,全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市环保局副调研员孙志逊:“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坚持节约优先,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推动绿色循环发展,倡导健康低碳生活,培养公民环境意识,努力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

集约高效利用资源,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加强全过程管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地制度。持续推进节能减排,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大力推广绿色清洁生产,全面推行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环保制造业,规划建设环保产业园区、环保企业孵化器,加强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链条培育、延伸,培植龙头企业。加快重点领域节能环保技术产业化步伐,研发生产环保型船舶和船舶环保设备、高效节能电机、新型建材、高效锅炉等节能环保设备,推广绿色生产制造。推动发展环保服务业,推广政府购买环境服务,建立技术平台和信息平台,在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重点领域,鼓励发展环保服务总承包和环境治理特许经营模式。

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

■“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绿色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十三五’规划中所提出的‘绿色发展’,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形势下,与时俱进提出的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论断。”市发改委党组成员、重点办副主任连伟亮说。

我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美丽中国示范区。“十三五”期间,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管控禁止开发区域,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十三五”规划·落实举措

市环保局副调研员孙志逊:未来五年,我们将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防控环境风险为底线,以保障群众健康为目标,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严格源头监管,全面落实环境空气质量全面优化行动计划,在全省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重点污染源管控,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加大系统治理力度,统筹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水源地环境治理和水资源管理,划定饮用水源水库保护带,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和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运行。加大综合治理力度,突出工业污染场地治理,淘汰一批污染严重的金属表面处理、鱼粉加工、石材加工企业,推动电镀、化工企业向园区集聚,实现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推进土壤污染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做好固体废弃物处理,加强噪声环境管理,强化对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核与辐射等环境风险的防范管理和应急处置。实施山水林田海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市林业局副调研员于智洲:“十三五”期间,我们将重点实施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工程、绿色通道工程、水系绿化工程、村庄绿化工程、荒山造林工程和退耕还林还果工程等,力争到2020年完成新造林30万亩,进一步推进国土绿化建设,构筑我市生态安全防护体系,实现森林资源稳定增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对伟德山、石岛山、昆嵛山、天福山、岠嵎山、马石山、正棋山等山系周边撂荒地和25度以上的坡地,立地条件差的栽植黑松、麻栎等防护林,立地条件较好的发展经济林和珍稀用材林;荣乌高速、城铁等重点交通沿线两侧及可视山头、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断档区域,因地制宜栽植防护林、经济林和珍稀用材林;米山水库、龙角山水库等重要水源地环库绿化带栽植防护林、珍稀用材林;在母猪河、黄垒河、乳山河、草庙河等重点河流两侧营造经济林和珍稀用材林。

威海湿地资源比较丰富,“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对各种非法占有湿地的行为依法查处,严厉打击破坏湿地资源违法行为,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加大对湿地生态恢复和保护力度,最大限度地保留湿地生态特征和自然风貌,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加快湿地认证,确定湿地保护等级。对我市的重要湿地,按照重要程度和现状情况分别按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类型进行等级申报认证。

■企业期盼

让葱茏绿树拥抱城市

威海海滨林场场长孙东兴:2015年是海滨林场改革的关键一年,护林养林建设被纳入财政体系保障,这为林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三五”是林场深化改革的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将合理利用财政对生态建设的支持,一方面继续加强高角山综合改造工程、布谷夼林区泄洪排洪渠治理工程、林区防火基础设施工程及其专业防火力量建设三大工程;另一方面,继续加大植树造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工作力度,在城区周边为百姓创造更加优美的林区环境,为威海生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