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性技术未来三四十年将迎蓬勃发展期

颠覆性技术未来三四十年
  将迎蓬勃发展期
  全国首张颠覆性创新榜单公布
  手机可以戴在手腕上方便实用;新能源汽车上装载高能量密度、高安全、长寿命的三元动力电池保证其速度和安全性;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向中国人群高发的癌症疾病等进行大规模筛查,帮助医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这些可以改变人们生活甚至催生新产业新模式的颠覆性技术在2018颠覆性创新榜上出现。
  如今,技术的迭代加速了创新的进程。而颠覆性创新技术更因其重构商业、产业等特质而被大众关注。作为中国科协在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期间的重点活动,2018颠覆性创新榜评选活动组委会近日对外发布了全国范围内首张颠覆性创新榜单,公布2018颠覆性创新榜50强,其中TOP10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新材料四大领域。
  中国科协企业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主任郑浩峻在会上指出,以创新性技术为突破口,努力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这是颠覆性创新的依据。我们生活在创新中,要把创新当成生活的价值,当成生活的目标,当成我们迎接明天、迎接未来的准备。
  颠覆性创新技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克莱顿·克里斯滕森给出的定义,颠覆性技术是一种另辟蹊径、会对已有传统或主流技术产生颠覆性效果的技术,它能重新配置价值体系,并引领全新的产品和服务。
  2016年,“颠覆性技术”被写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突出颠覆性技术创新”,让颠覆性技术更引人注目。
  此次入选2018颠覆性创新榜TOP10的企业和项目,包括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申报的“腾讯觅影”项目,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申报的“全球化高性能强一致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项目,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申报的“PaddlePaddle深度学习框架”项目,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洞鉴人像系统”项目,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面向移动端的低功耗超实时AR-VR开放平台”,北京中科寒武纪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MLU100智能处理卡”项目,北京梦之墨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液态金属电子增材制造技术开展应用”项目,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高比能高安全长寿命三元动力电池系统”项目,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OLED柔性屏显示技术”项目,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申报的“商用神经机器翻译系统”项目,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新材料四大领域。
  据悉,“创世技”颠覆性创新榜评选活动在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的组织下,由腾讯、阿里巴巴、百度、新华网、赛迪、德勤中国、优客工场、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投资协会股权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创业黑马、燕清联合13家单位联合发起。
  优客工场董事长毛大庆在会上表示,现在所处的时代,正是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始。“互联网带来的技术革命刚刚基本完成了前期的技术阶段,应用远远没有开始。可以预测到,接下来的三四十年将是颠覆性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
  在毛大庆看来,在这个时代特征下,必须关注、扶持、鼓励具有颠覆性思维的种子和人物,因为这是国家未来竞争力的根本、关键所在,“如果能够产生影响世界的原创颠覆性技术,对我国在世界的地位有重要影响,否则这些原创颠覆性技术若掌握在别人手里,我们将非常被动。”
  技术的快速迭代加速创新进程
  “中国需求市场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规模庞大,一个是需求多样化。规模庞大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需求多样可以催生众多新兴应用。无论是传统产业升级,还是新兴消费,都在为创业者和技术应用创造无限机会。”赛迪顾问总裁孙会峰如是说。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预测,到2025年,一些颠覆性技术有望每年创造14万亿-33万亿美元的效益。
  近年来颠覆式技术不断涌现,也不断孕育着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商业业态。毛大庆认为,这些背后有两方面在驱动,一个是平台的驱动,一个是技术的驱动。
  “我们的项目是通过液态金属电子墨水快速制造出柔性可拉伸的电子电路及终端功能器件,听着有点像科幻电影里的产品。”北京梦之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柏炜说,希望通过这一创新革新传统电子工程学与3D打印的制造理念。
  在孙会峰看来,技术的快速迭代加速创新进程。他举例说,早期电网的产生到普及需要将近50年时间,但智能手机只需不到5年的时间。过去中国市场有落差,以前在北京、上海流行的东西可能一周以后才能流行到三、四线城市,但今天我们是和所有全球一线城市同步,信息是高效无缝的流通。“因此技术使得扩散方式和产品传播速度加快。”
  产品或业态将迎深刻变革
  那么未来颠覆性创新的机会点究竟在哪儿?
  在会上,创业黑马董事长牛文文以独角兽企业来分析颠覆性创新领域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牛文文认为,很多独角兽企业的洞察能力更强,能预见到未来。能否洞察产业的变局,才能革命性地升级产业。
  牛文文认为,要意识到“供给”的重要性。“独角兽企业意识到了这一点。”牛文文说,需求、用户流量增长到极致了之后,重要的是怎么去发掘没被社会认知的供给资源或者说是能力资源,在这方面,实现颠覆的关键就在于“是不是能够发现,并且能够盘活一个大面积闲置的社会服务资源,解决需求问题”。
  在孙会峰看来,未来可能出现四大变革。一是支持产业运行的底层资源能力彻底数字化,无论是宽带中国、未来通信,还是各种终端搭建的网络和应用,其实都在构建新时代的信息物理系统。二是基于商业企业对于市场的理解,可能从关注产品变成关注客户更多需求变化。三是未来产品本身的形态可能会向服务化转型,服务化的转型会使得消费者对于产品功能的需求有所降低,对于体验性的需求有所提升。此外,企业竞合关系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单维竞争关系转向价值网络协同,从而实现资源高效使用。
  孙会峰预测,基于传感器,基于MEMS的许多创新,可以引发许多技术的产生。如今是万物互联时代,如果缺少连接和感知方式,很多手段和应用会很难实现。比如交通方面,智能网联汽车虽然是一个代步的工具,但是产品形态上已经完全转化成一个电子产品。对于这样的一种变革,可能会深刻影响很多产品或者是业态。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