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绿色纤维 化纤行业未来仍有增长空间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涌现出了一批创新能力强、制造优势突出的优秀化纤企业,形成了浙江萧山、江苏盛泽、福建长乐等一批世界级的化纤产业集聚区。中国化纤产业积极以创新促进发展,再利用纤维占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9.6%提高到2017年的12%左右;碳纤维、间位芳纶等高性能纤维及海洋生物基纤维等实现技术突破,以高性能纤维、生物基纤维为代表的纤维新材料产业已初具规模。
  目前,以碳纤维为代表的高性能纤维及海洋生物基纤维等实现技术突破,纤维新材料产业初具规模。然而,我国化纤产业仍面临较大转型升级压力。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高勇对本刊记者表示:“中国的纺织工业因为市场化程度比较高,不像其他原料石油、钢铁、煤炭受政府的调控力度比较大。在国家提出高质量发展之前,纺织工业就已经提出进入结构调整阶段,就是所谓的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
  80%的产能现在还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据介绍,目前中国已是世界最大的化纤生产国和消费国,化纤原料及化纤制品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中国的化纤产量为4714万吨,占世界化纤产量的71%,稳居世界第一。
  工信部总经济师王新哲在世界纤维新材料大会暨第24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萧山2018)表示,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化纤产业。40年来,中国化纤产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态势,行业规模效益稳定增长,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飞越。“40年来,中国涌现出了一批创新能力强、制造优势突出的优秀化纤企业,形成了浙江萧山、江苏盛泽、福建长乐等一批世界级的化纤产业集聚区。中国化纤产业积极以创新促进发展,再利用纤维占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9.6%提高到2017年的12%左右;碳纤维、间位芳纶等高性能纤维及海洋生物基纤维等实现技术突破,以高性能纤维、生物基纤维为代表的纤维新材料产业已初具规模。”王新哲表示。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化纤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6-2020)显示,“十三五”期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在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需求继续保持增长趋势的带动下,化纤工业作为纺织品服装的原料产业也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我国化纤及其制品凭借较为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国际市场还有继续扩大的空间。
  谈到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高勇具体分析道,80%的产能现在还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按照中央的要求,用产业扶贫、精准扶贫来加快向中西部转移,这也是区域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例如,在新疆、宁夏、云南,加快贫困地区村头设立制造车间或者小型制造厂。“当然更多的是产品质量如何提高,随着新型纤维的增长,把原有的消费者喜闻乐见的产品,如何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扩大消费,这些都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些具体内容。”高勇说。
  四点建议推动化纤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纤维新材料产业与新兴科技和业态融合,形成前所未有的多维发展空间,成为未来全球制造业发展的热点领域,成为中国化纤行业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贡献中国智慧的契机。
  但是,王新哲认为,当前世界化纤行业加速调整,特种纤维新材料产业加速发展,中国化纤产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升级压力,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技术创新体系仍未形成,产业用纤维比重偏低等。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化纤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着力推进化纤产业高质量发展。
  对此,王新哲对如何推进化纤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实施两大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好“纺织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建设,突破高强高模碳纤维、对位芳纶、连续碳化硅等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关键技术装备。实施“三品”战略,促进化纤行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二是推进四大新型制造方式。推进智能制造,实现从纺丝到仓储的智能化管理,建立涤纶、锦纶等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推进绿色制造,继续组织制订、宣贯绿色制造相关标准,形成化纤行业绿色制造体系。推进服务型制造,引导重点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发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创新信息增值服务等。推进个性化定制制造,推动研发、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模式变革。
  三是促进两大融合。促进“两化”融合,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化纤行业深度融合,推进化纤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持续优化商业新模式和新业态。促进全要素融合,建立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产业全要素融合长效机制,促进行业全要素的高效融合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四是推进三大合作。促进化纤行业与金融行业的合作,实现行业创新与金融发展、品牌价值评价和金融融资的有效对接。推进化纤行业与教育领域的合作,创新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增添人才红利。鼓励优秀化纤企业深化国际合作,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国际配套,健全全球产业分工协作体系、研发创新体系和产品营销体系。
  而在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看来,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脉相承,未来化纤行业高质量发展应把握科技、标准和绿色三个方面。对于未来,端小平认为,首先应坚定信心,考虑到全球纤维加工总量的增长趋势,化纤未来仍有增长空间;第二,化纤炼化一体化不仅可以提供更好更充裕的原料,也将形成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产业优势;第三,人工智能给我们行业带来新的变化,解决用工难和用工贵的问题;第四,随着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影响力的扩大,中国化纤正成为国际品牌。
  加快绿色可持续发展步伐
  化纤是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最为重要的材料之一,在行业快速发展、消费量激增的同时,废旧化纤纺织品的处理问题也随之而来。预计到“十三五”时期末,我国废旧化纤纺织品的产生量可达近两亿吨,但我国纺织品回收利用率不足10%,比起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高勇认为,环保问题对化纤行业来讲影响不是太大。
  “对于化纤行业来说,一是废气的排放,现在基本上都有成熟的废气排放技术,尤其粘胶企业是废气排放量比较大的,现在基本都回收处理。二是废水排放,里边不是排放量的问题,也不是排放标准的问题,主要是重金属含量的问题,重金属含量我们目前也在寻找一些替代品。因为这个排放里面有一些是催化剂造成的,更多的可能也是油迹催化剂造成的,不是纤维本身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已经在陆陆续续寻找,在工艺上去解决,在材料上解决。”高勇表示,“目前影响最大的还是印染行业,因为排放问题造成了很多中小印染企业关停,要求这些企业都要集中进园区,这都是正确的决定。但是他把时间安排得过紧,要你三个月、半年内就进园区,建厂都来不及,这个可能影响更大一些。”
  化维产业绿色发展目前已经引起业内的重视。
  据了解,再生纤维素纤维是全球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化纤品种,也是目前我国第二大化纤产品。在推动传统再生纤维素纤维高质量发展中,绿色发展成为行业面临的突出问题。目前由行业龙头企业自发组成的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绿色发展联盟在会上发布《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建立行业间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绿色发展公共交流平台,定期公布行业节能环保情况等方式,推动联盟企业加快绿色可持续发展步伐,降低综合能耗。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