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2018年10月18日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袁英华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未来5-10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世界各国纷纷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竞争异常激烈。
全球新兴产业发展及融资战略
2017年,全球GDP总量达81亿美元。亚洲经济总量占全球GDP的36%,北美占比28%,欧洲则为25%。这三大洲占世界经济活动的比例约89%。中美日德英五个国家占据了前五位,其中,美国以总额19.55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24.1%,高居榜首;中国以12.24万亿美元将位居第三名的日本远远抛在身后,是其总额的近三倍。
美国先后实施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美国创新战略》等战略计划,主要着力于发展先进制造、精密医疗、大脑计划、先进汽车、智慧城市、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教育技术、太空探索以及计算机新领域9大战略领域。其主要融资模式以市场化融资位主导,重视政策性金融的支持作用,主要方式包括传统信贷市场、上市融资等,还应风险投资、政府财政税收支持等多种模式。
日本则推进《科技创新综合战略2015》,颁布《第五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16-2020)》,提出R&D占GDP比例要达到4%,要建设“超智能社会”。同时,推出了“产业集群计划”和“知识集群计划”等。在融资方面,以银行等间接融资为主,建立政府信用保证体系,主要采用基于银行体系的融资模式;此外还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府财税支持等。
德国继“工业4.0”后发布《数字化战略2025》,探索“自下而上”智能制造模式,确保德国成为世界上领先的工业4.0的供应国和用户国。其融资模式为混业经营的金融支持,政府建立风险分担机制,主要方式为全能银行制的银行体系融资支持,还包括部分政府直接投入和补贴及政府引导的产业发展基金等。
英国则发布了《英国数字战略》,打造世界领先的数字经济和全面推进数字转型。2016年英国数字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为8%,居全球首位,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为0.7%。英国采用了资本市场主导的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战略新兴产业的融资。
中国在融资模式上以传统融资模式为主导,金融支持主要集中在大型国企和成熟产业中。贷款评审指标体系、内部考核机制等方面实行差异化。风险分担机制则需要进一步完善,金融企业的创新不足。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且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可以看到,国内整体需求结构正逐步改善,GDP增长由投资转向消费拉动;高技术产业、技术改造投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收入增长较快。但受潜在经济增速下降和人民群众需求结构升级的影响,2017年内需增长减慢;受杠杆率高、实体经济投资收益率低、人口红利下滑、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大国政策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影响,2018年我国经济要实现平稳增长必须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据《“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并在更广领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平均每年带动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等目标。到203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
以创新、壮大、引领为核心,着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新方向,超前布局空天海洋、信息网络、生物技术和核技术领域一批战略性产业,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遵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突出优势和特色,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集聚区和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区域增长新格局。把握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契机,以更开放的视野高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水平。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完善有利于汇聚技术、资金、人才的政策措施。
蓝鲸1号专注于可燃冰开采,北斗导航系统研发、芯片自主开发、核电走出国门、高铁技术领先世界、基因测序能力跃居世界前列。“十三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需求将达40.1万亿元,年均增速将达22.1%。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和生物产业投资需求合计超过35万亿元,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需求比例的89%,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投资总需求最大,数字创意投资增速有望实现最快增长。
自筹资金、国内贷款仍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的资金来源,国内贷款累计新增需求将超过9.5万亿元,年均增幅约15%。其中,绿色低碳产业信贷需求最大,超过3.9万亿元,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部信贷需求的41%。
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
截至2017年年底,开发银行资产总额15.67万亿元,不良贷款率连续51个季度保持在1%以内。2017年全年实现净利润1071亿元,贷款余额10.45万亿元,资本充足率11.43%。2017年全年授信总额4.9万亿元,向实体经济提供融资超过3万亿元。2017年重点发力制造强国战略五大工程、十大领域,发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3443亿元,余额9832亿元,占全行贷款余额比重9.4%。
2017年6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与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用生共同签署了《关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十三五”期间,国家开发银行将安排不低于1.5万亿元融资总量,重点支持实施《“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1项重大工程和创新平台建设,并通过投贷联动等创新模式,加大对创新性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十三五”期间,预计国开行年均发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额将达到3200亿元,“十三五”期末,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将达到1.5万亿元,将重点支持绿色低碳、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与新材料等领域,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长江经济带、东北以及部分中西部地区。2018年国开行拟提供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科技创新贷款3000亿元,一季度已发放先进制造业贷款464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681亿元。(本文根据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项目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会长、国家开发银行原行务委员、信贷局原局长袁英华在第三届中国新兴产业国家战略北京论坛上的发言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