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集聚区产业转型示范区

长治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于2017年8月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由原长治市城南工业园区和长治县科工贸产业聚集区整合而成。开发区总规划面积56.4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26.55平方公里,是全省重点开发区之一和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军民融合示范基地,也是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多部委联合命名的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

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推进会召开以来,长治市坚持以新兴产业的集聚发展推进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聚焦优化空间布局,从全局整体谋划开发区建设,果断将长治县科工贸产业园和长治市城南工业园区进行整合,确立了设立长治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思路方案,并于2017年8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由此,长治市区形成了北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有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格局。

长治经济技术开发区认真贯彻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发区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开发区建设的总体部署,结合园区整合、改制、扩区、调规,围绕对标一流、创新引领、市场取向、管理现代、产业为本、带动全域的总要求,聚焦优化空间布局、培育现代产业、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政务效能、激发干事活力五大任务,用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方法建设开发区,以先进装备制造、光伏光电、新材料为主,全力建设产业集群、企业集聚、要素集约、服务优良的新兴产业集聚区和产业转型示范区。

着力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建设新兴产业集聚区和产业转型示范区,打造长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他们强化规划引领,推进创新驱动,加强项目带动,谋划全局发展,积极引进建设了一批带动性、辐射性、引领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开发区主导产业日益壮大,产业集聚能力明显增强,产业优势不断加强。目前,入园企业达22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1家,初步形成了以淮海工业集团和航天清华装备公司为龙头的先进装备制造板块、以高科集团和日盛达集团为龙头的光电光伏板块、以中德集团为龙头的新材料板块三大产业板块。近年来,还打造以网易联合创新中心、淘宝小镇项目、山西数字经济产业园、长治市虚都“再生资源”孵化器多个以高端互联网项目为主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长治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以铿锵的脚步奋力前行,在山西开发区建设中书写着新的篇章。

一是“三化三制”基本到位。2019年以来,他们完成了领导班子任期制,实行全员聘任制,落实绩效工资制,同时,还积极探索市场化,实行专业化管理运营。近期,正在加快搭建开发区投融资平台,推进管运分离。通过成立产融新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市场化聘任了平台公司总经理,负责区内的基础设施、标准化厂房等建设,通过和社会资本的有效结合、运用专业化方式,提高了建设、投融资等效率。4月初,平台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促成了江苏江阴东华铝材有限公司与中德集团的项目合作,两家企业在汽车轻量化产业方面各有所长,实现了互补短板,强强联合。另外,该平台公司在招商引资、扩链强链、投融资建设方面的工作也展露锋芒,初见成效。

二是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去年年底至今,全区共引进各类签约项目52个,总投资约120亿元。在已开工建设项目中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项目数量多、投资大、动作快。一季度,全区开工建设项目共22个,总投资68.2亿元,其中投资5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有6个,分别为高端电气产业园、精密制造产业园、5G产业园、冠域大数据产业园、晋潞年生产300余万件(套)家电产品建设项目、日盛达光伏玻璃原片生产项目,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二是创新驱动项目多,科技含量高。智创城网易联合创新中心项目、智创城山西数字经济产业园、智创城淘宝小镇项目、精密制造产业园、5G产业园项目等先后落地开工,其中,半数以上都紧紧围绕先进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产业,符合创新发展的未来方向。

三是积极理顺行政及财税体制。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定支持下,行政机构及财税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在行政机构方面,2019年,撤销了原长治市城南机械建材工业区办事处和长治县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经开区组织机构代码证顺利申领;在财税体制方面,通过积极与有关单位协调,去年年底,理顺了财税体制,金库顺利运转。另外,市场监管局、税务局等职能部门也完成了人员配置,顺利入驻经开区办公,相关业务工作顺利进行。

今后,长治经开区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认真谋划建设项目,真正把经开区打造成为新兴产业的集聚区、创新驱动的主引擎、转型发展的主战场,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奉献力量。

 

信息来源: 山西日报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