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典型经验(一)——东营市东营区:提质谋发展 赋能增活力 奋力谱写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新篇章

“十四五”以来,东营区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机遇,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提升各行业改革水平,引领服务业资源集聚、特色优化、产业创新,不断释放服务业发展活力。“十四五”期间,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实现总量翻倍,增速连续高于16%,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保持60%以上,成为全市服务业发展最集中、提速最快的主阵地。

一、聚焦资源禀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赋能

一是发展壮大强企方阵。持续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重点壮大德仕、威飞等骨干企业,推动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等向企业集聚,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目前,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3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3家,威飞海洋水下生产系统填补国内水下生产系统空白,入选全省首批“雁阵形”产业集群。二是实施数字赋能行动。在全市率先出台《促进数字经济发展2022年实施方案》,聚焦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数字新基建等8大行动20项任务,大力实施“优势产业+人工智能”行动,培育试点示范项目,“十四五”以来,培育建成16家省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创建高能级科创平台。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引导龙头企业布局建设创客空间、创业社区等新型孵化器,建成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孵化总面积9万平方米,在孵企业400余家。

二、聚焦提质增效,深化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发展

一是推动消费提质扩容。全面落实国家关于扩内需促消费决策部署,不断夯实消费配套设施,建成集趣味、个性、景观为一体的现代化体验式购物中心——东营吾悦广场;在万达广场启用全市首个裸眼3D大屏。举办“惠享东营、食在黄河口美食季”等促消费活动40余场次,发放汽车、餐饮等消费券350余万元。开发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平台——“e圈通”,畅通城市经济“微循环”。深耕电商经济发展沃土,打造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优质电商平台,培育电商企业1000余家、开设网店2万余家,中国直播产业创新基地(东营)成功获评“2022年山东电商直播基地”。二是推动康养品质提升。深入推进“健康东营区”建设,打造全方位、全周期健康养老服务产业链。目前,全区建成养老服务设施93处,覆盖4.2万余名老年人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累计服务居家老年人约30.3万人次。探索养老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亲祥源”“优护”等4个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本土养老服务企业,东营区获评“全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区”“全省首批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地区”,“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智慧服务模式”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三是推动文旅繁荣发展。聚力打造黄河口旅游核心功能区,唱响“黄河入海口”“吕剧发源地”旅游品牌,重点打造黄河口都市农文旅综合体等旅游新业态,不断增强旅游承载力和游客粘性,目前,全区3A级以上景区12家、星级饭店9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家、省级景区化村庄5家。组织承办第十六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暨2023中国沿黄九省区新时代民歌艺术展等各类文化活动1300场次。“十四五”以来,全区共接待游客1200余万人,旅游总收入120余亿元。东营区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文汇·慢生活街区入选全国非遗旅游街区。

三、聚焦业态升级,持续打造融合发展新路径

一是以链聚产,促进油地融合。聚焦现代物流、夜间经济、电商经济等现代服务业产业链等领域,开展油田供应链企业招引,促进油地融合发展。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157批、923人次,招引落户安徽陶博士、浙江金龙等油田供应链企业17家,签约油田供应链创新产业园等项目34个,投资金额135亿元。“十四五”以来,全区实施德康宁医养结合体、海勤供应链物流产业园等重点服务业项目91个,总投资510亿元。二是以园聚产,深化“两业融合”。以重点园区为载体,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争创“两业融合”新标杆。依托东营高新区,建设全国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公共创新基地、高新区能源信息港等基地,推进海科新源数据中心及工业PON网络建设,培育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4家、省级首版次高端软件11个,高新区成功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依托中心城区综合物流园,建立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打造产业集聚、品牌汇集、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基地。海达物流建成全国领先的危品汇化工物流综合服务平台,荣获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平台”。依托东营科教园区,以“高等教育、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为主导功能,着力打造区域创新中心,引入中国地质大学非常规油气渗流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和企业160余家、专利著作80余项。三是以城聚产,加速产城融合。出台《关于加快楼宇经济发展的意见》,制定楼宇经济专项激励政策;上线东营区“智慧楼宇”服务平台,入选山东省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典型案例、山东省大数据创新应用典型案例;优化整合楼宇产业,培育富海交运大厦等特色楼宇、楼宇产业园26个,引进投资过亿元楼宇项目7个。目前,全区5000平以上商务楼宇67栋,各类企业8300余家,从业人数3.7万余人,2021年至今累计实现税收19.5亿元。

四、聚焦服务保障,优化服务业发展创新环境

一是优化发展环境。推进高品质现代化城市建设,科学谋划“北拓、中优、南扩”城市更新总体布局,建立“3大圈层—14个片区—N个更新单元”三级体系,推进84个重点城建项目建设,加快公共配套设施提质增速,优化公共资源布局,打造舒朗大气、生态宜居的魅力城区。出台“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第一批政策清单,落实科技、金融、楼宇等系列惠企政策,形成“1+N”政策扶持体系,释放服务业政策红利,全方位支持服务业发展。建设服务业“数字”服务平台,打造服务业智能“驾驶舱”。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企业开办审批效能,企业开办流程压缩至1个环节、半个工作日,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好”。二是拓宽融资渠道。落实市、区金融业发展政策,多途径融资体系,建立企业上市绿色服务通道,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培育挂牌后备资源,推进企业上市挂牌,万邦石油在新三板挂牌,海科新源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并融资11.14亿元,企业上市取得历史性突破。三是强化人才支撑。以“油城人才·共创未来”品牌引领人才引育创新,升级人才服务水平,启动“金桥工程”,组织成立人才发展集团,推动人才公寓建设,发放油城菁英卡、英才卡、青才卡,为人才发展提供“全链条”服务。“十四五”期间,累计引进博士47人、硕士450人、大学生1.1万余人,发放人才补贴6000余万元。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