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相关政策法规,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统筹协调,着力解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浪费问题,推动全市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健全完善制度体系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市发展改革委、市委农办联合印发《威海市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专项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全市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二是形成部门合力。各相关部门制定出台《威海市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要点》《关于建立实施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的通知》《节约型机关食堂创建方案》《关于举办全市“三夏”机械化生产暨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的通知》《关于转发鲁牧饲药发〔2023〕7号文件开展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扎实推动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相关任务落实落地。
二、强化反食品浪费执法监督
一是深入开展制止餐饮浪费专项整治。通过“随机查餐厅”“你点我检”等行动突击检查4227家餐饮单位,围绕餐饮外卖点餐和婚宴、自助餐、学校食堂等重点环节进行重点监管,实现全市368家大中型餐饮单位、584家学校食堂制止餐饮浪费全覆盖,有效遏制餐饮浪费势头。二是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召开全市“查办反食品浪费案件研讨会”,聚焦未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设置最低消费额和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造成严重食品浪费等违法行为,作为查办重点开展定向检查。不定期对各区市案件查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截至目前,全市当场处罚44起,立案查处10起,结案10起,罚款20500元。三是督促落实主体责任。结合日常餐饮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督促餐饮服务经营者落实反食品浪费各项措施。强化行业指导,指导市餐饮行业协会,持续发挥《“双减双升”行动指南20条》的引领作用,实施标准化管理,引导星级饭店围绕餐饮节约推出更加量化和细化的长效管理措施,引导全市餐饮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强化行业自律,将餐饮节约贯穿始终。四是注重标准引领。分层分级组织做好《餐饮分餐制服务指南》(GB/T39002-2020)等四项国家标准宣贯培训工作,累计培训全市餐饮企业工作人员256人次。山东运恒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多措并举反浪费纳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止餐饮浪费标准化试点典型案例,并被“中国标准化”微信公众号进行推广宣传,发挥了试点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发挥公共机构引领示范作用
一是研究制定制度标准。将反食品浪费纳入节约型机关建设重要内容,研究制定《节约型机关食堂创建方案》,充分发挥好公共机构在反食品浪费方面的带头引领作用,有力推动全市机关食堂制度化、规范化、节约化建设。二是实施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市、区(市)两级机关事务部门对本级机关食堂检查全覆盖,对下级机关食堂随机抽查。采用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核验等方式,逐条对照评估细则进行现场打分,针对抽查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工作台账,及时反馈评估情况。开展试点以来,市本级督促现场整改问题30多个,发布通报4次,经区管委等两家机关食堂被省评为节约型食堂。三是组织多种形式宣教活动。以全国节能宣传周、世界粮食日等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反食品浪费法等节约粮食法规制度宣传,在机关食堂通过图板、电子屏播放节约标语营造浓厚节约氛围,组织参与反食品浪费“金点子”征集活动,通过组织节粮宣传进机关活动增强节粮爱粮意识,组织参与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节约案例遴选。
四、构建粮食损失浪费监测评估体系
一是聚焦粮食生产、储存各环节,做好粮食统计调查工作。开展粮食整收整测试点工作,分析评估粮食机收损耗情况;开展粮食生产全过程监测,科学研判粮食生产总体形势;开展农户种粮收益、粮食收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机发展等专题调研,深入探究各环节粮食损耗情况,为助力全链条粮食节约,确保粮食颗粒归仓提供高质量统计调查服务。二是推进机收提质减损。开展机收减损培训指导,在乳山市举办了全市小麦机收减损技术大比武暨培训会,邀请部、省专家现场授课,指导农机手提升减损技能和作业水准,推动机收作业精细高效、提质减损。经测算,本次小麦机收减损比武平均机损率0.39%,远远低于国家、省标准。
五、强化农业生产环节节约减损
一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创建示范,截至2022年底,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180.95万亩,田间基础设施水平持续提升。二是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落实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47%。我市自主选育的玉米品种“文玉173”“好日子838”入选山东省2023年第一批农作物审定品种,为节粮减损提供源头保障。三是加强培训引导和示范引领。举办春季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暨花生机械播种现场演示会、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场观摩会、全市花生机收现场会、全市“三秋”机械化生产现场会等,促进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新建机艺融合示范基地10个,示范引领先进适用的机械装备与农艺结合。文登六和饲料有限公司猪场1号小猪配合饲料被认定为“山东饲料行业提效减量节粮示范产品”,提升饲料行业提效减量节粮实效。
六、加强粮食储存环节减损
一是加快推进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组织完成地方政策性储备粮库绿色仓储升级改造计划,准低温改造仓房9万吨,安装仓储专用空调71台,配套各类设备61台,全市粮食收储能力有效提升。二是加强智慧粮库建设。加快粮库信息系统优化升级,将基础信息、出入库、仓储保管、质量安全等业务数据纳入监管范围,提升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水平,实现全市政府储备粮监管信息化全覆盖。三是强化粮食产后服务。加强农户储粮技术指导,用好5.08万个农户科学储粮示范仓,较传统方式储粮损失降低约5%,全年可减少粮食产后损失约0.25万吨;充分发挥全市11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通过专业化清理、干燥、储存等服务,降低粮食产后损失约4个百分点,2023年共处理粮食6.3万吨,节粮减损约0.25万吨。四是开展粮食储存环节损失损耗调查。根据国家、省统一工作部署,组织开展农户储粮、粮库储粮等储存环节损失损耗调查,摸清粮食损失损耗情况,指导节粮减损工作开展。
七、推进粮食加工环节节粮减损
贯彻落实粮油加工国家新标准,根据国家最新修订的面粉加工产品质量、能耗等国家标准,指导面粉加工企业完善生产操作规程,减少过度加工。积极参与优质粮食工程建设,引导面粉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引进面粉加工新工艺、新装备,拓展小麦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
八、遏制餐饮消费环节浪费
一是抓好公共机构餐饮节约。印发《关于建立实施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的通知》,指导各市各部门做好自查自评、抽查和结果通报工作。二是加强资源化处理设施建设。1-11月共处理餐厨废弃物约2.7万吨,新增分散式厨余垃圾处理能力20吨/日,餐饮企业、公共机构食堂厨余垃圾分类签约率达到90%。目前全市餐厨(厨余)废弃物处理设施1座,处理能力达100吨/日。三是培育绿色餐饮主体。创新经营服务方式,推出小份菜、半份菜和创新菜,实现“标准+优质”双提升,从源头、加工、服务等全链条践行餐饮节约,“双减双升”典型经验做法在全省旅游饭店会议上作交流分享。我市获评“山东省绿色饭店”8家。
九、推进节粮减损科技创新
一是强化农业领域关键技术攻关。聚焦我市农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瓶颈,集聚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才等创新资源,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指导我市农业领域企业在渔业智慧生产、绿色林果新品种选育、名特优农产品提质增效、道地药材高值化应用等方向,积极开展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示范,获批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4项,争取省级资金1771万元,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结合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开展创新平台培育,指导我市农业科技型企业围绕西洋参育种种植、海藻高值化应用等领域布局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3家,瞄准行业和产业高技术前沿关键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升企业源头创新能力。
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
一是将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纳入精神文明创建一体推进。广泛开展以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宣传普及为主题的各种文明实践活动,引导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践行节粮减损。二是各级媒体发挥合力凝聚文明共识。宣传我市推动粮食节约减损的各项工作措施及取得的积极成效,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2023年以来,发布相关稿件10余篇,阅读量10万余次;积极制作播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融媒体产品,刊发图文稿件40余篇,阅读量近60万次,有力有效营造勤俭节约的浓厚网上氛围。全市共印发倡议书20000余份,制作文明餐桌—光盘行动宣传卡10万余张,张贴宣传海报4000余张、悬挂宣传条幅586张,广泛营造反对餐饮浪费、崇尚文明节俭的良好氛围。三是组织多种形式宣教活动。以全国节能宣传周、世界粮食日等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反食品浪费法等节约粮食法规制度宣传,切实把践行大食物观、培育健康消费的理念落实到田间、到仓房、到车间、到家庭、到学校、到餐桌,受到广大市民热烈欢迎。
近年,我市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存在节约消费理念有待加强、粮食加工节约减损有待提升等不足。下一步,将坚持把“厉行粮食节约、反对食品浪费”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加快补齐粮食生产机械化短板,加快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做优粮食产后服务,减少粮食储存环节损失损耗;综合运用刚性约束与柔性引导相结合的治理方式,建立健全粮食节约反食品浪费长效治理机制;精准掌握粮食运输需求,持续做好运力资源保障;加大宣传力度,继续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教育宣传,引导消费者以实际行动支持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