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改委领导出席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12月13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省委财经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负责同志解读《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主持人: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近日,经省委、省政府研究同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强化政策集成创新,聚力塑造我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今天,我们邀请到省委财经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锋先生、省委财经办副主任朱厚玉先生、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于明兵先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李英峰先生、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文毅先生、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王少瑾女士解读文件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首先,请赵锋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省委财经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锋: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午好。首先,借此机会,我代表山东省委财经办,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我办工作的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经省委、省政府研究同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鲁办发〔2023〕13号,以下简称《意见》),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鲁政字〔2023〕209号,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下面,我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一、《意见》和《行动方案》起草背景和过程。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我省县域经济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在全国一直处于第一梯队,但同时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活力、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进入新发展阶段,随着县域经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加强政策支持、增强动力活力、持续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也更加迫切。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在今年年初将制定出台《意见》列入省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由省委财经办牵头负责;将制定出台《行动方案》列入省政府党组年度工作要点,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省委财经办、省发展改革委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分别完成了两份文件的起草工作。两份文件均履行了部门会签、公平竞争审查、合法性审查等程序,形成会议审议稿,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财委会会议、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行动方案》于11月11日,以省政府文件正式印发实施,《意见》于12月7日,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文件正式印发实施。两份文件立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力塑造我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又各有侧重。《意见》侧重理念思路引领、政策优化支持,《行动方案》侧重目标任务落地、重大工程支撑。这两个文件的出台实施将对我省开创县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新气象起到有力的指导推动作用。

二、《意见》和《行动方案》起草原则。省委财经办和省发展改革委在两份文件的起草过程中主要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分类指导、靶向攻坚。充分考虑我省县(市、区)差异,鼓励“一县一策”,做强特色优势富民产业,注重“抓两头、带中间”,支持强县进位、弱县赶超,避免政策“一刀切”。二是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聚焦近年来我省县域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基层反映较多、经济发展过程中伴生的主要制约瓶颈,在产业发展、要素支撑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予以破解。三是坚持底线思维、安全发展。注重统筹发展与安全,在着力提高经济总量的同时,更加提升发展质量,强化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对和地方债务风险防范等,防止急功近利、不尊重客观规律办事的现象发生,确保正确政绩观得到贯彻落实。

三、《意见》和《行动方案》主要内容。《意见》共六部分。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第二部分是以产业升级夯实发展根基,主要包括提振县域工业经济、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服务业融合创新、培育高质量经营主体、提高园区承载能力。第三部分是以城乡融合提升发展能级,主要包括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做强县城载体、提升乡镇活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第四部分是以要素支撑增强发展动能,主要包括优化用地指标供给、提高用能保障水平、加快科创要素聚集、完善人才引育机制。第五部分是以改革开放再造发展优势,主要包括深化扩权赋能改革、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第六部分是以机制创新强化发展保障,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新型帮扶机制、优化评价激励机制。《行动方案》共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主要目标。第二部分是重点任务,提出实施经济强县领跑计划、特色强县示范计划、百县图强计划、薄弱县跨越计划、特殊类型县振兴计划等“五项计划”。第三部分是重要举措,围绕落实重点任务,提出推进实施产业升级优势再造工程等“七项工程”,包括30条具体措施。第四部分是组织保障,主要围绕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实施差异化评价、强化正向激励,推动试点先行、促进更高水平安全发展等方面提出要求。

四、《意见》和《行动方案》政策亮点。《意见》和《行动方案》注重结合山东实际统筹谋划,坚持在守牢安全底线的同时,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重产业、强融合、保要素、促开放、建机制”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实招硬招新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探索性举措。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积极探索创新、鼓励先行先试。比如,在产业数字化方面,提出“分批开展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分行业提炼共性应用场景,分规模打造数字化改造企业样本”;利用我省工业互联网发展优势和已有布局,提出“分批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模式,推动工业园区实现工业互联网落地应用”。比如,在培育高质量经营主体方面,对企业成长实行全生命周期分段培育,提出开展“苗圃行动”、“雏鹰行动”、“登峰行动”。再比如,提出推进上市公司孵化聚集区试点建设,推动上市空白县尽早实现“破零”。二是对标性举措。主要通过学习借鉴浙江、广东等先进省份经验做法,拓宽思路、用其精髓,同时结合实际出台顺应我省发展阶段、发展环境的措施。比如,为推动农业领域数字化改革,提出“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构建数字化服务平台,加快建设一批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比如,在县城、镇街、乡村的建设和治理方面分别发力,提出实施“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行动”、“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乡村振兴赋能增效工程”等。再比如,在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方面,提出“支持毗邻县域一体化发展”,既包括省内毗邻县域合作,还包括支持探索与省外毗邻县域开展合作等。三是提升性举措。为保持政策稳定性、延续性,将过去实践中切实管用的举措进一步深化加强,打造升级版本。比如,在过去我省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基础上,提出“深入开展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针对基层反映集中的行政中介存在的问题,提出“制定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全面清理规范省级部门行政中介服务事项,实行清单制管理”。比如,提出深化新一轮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修订完善开发区(园区)主导产业目录。再比如,在我省每年开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化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每年召开一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县(市、区)委书记交流会,每年推出一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特色典型案例,每年发布一份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报告”等,使过去一些产生良好效果的探索性做法常态化,成为省委加强对县域经济领导的重要制度性安排。关于《意见》和《行动方案》的有关情况,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中新社记者:

我们注意到两份文件与以往相比,有不少创新的地方。刚才赵锋主任提到了“每年召开一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县(市、区)委书记交流会,每年推出一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特色典型案例,每年发布一份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报告”。请问这里是出于什么考虑,今后将如何开展工作?

省委财经办副主任朱厚玉: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您的眼光很敏锐呀。这里提到的“三个一”,每年召开一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县(市、区)委书记交流会,推出一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特色典型案例,发布一份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报告,是新时代、新征程省委加强对县域经济领导的一项重要制度性安排,也是省委省政府创新完善县域经济发展促进机制的一大特色亮点。每年召开一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县(市、区)委书记交流会,目的是搭建“四个平台”:一是比学赶超平台。深化争先创优机制,推动各地勇于担当、奋发有为,营造“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的良好氛围。二是经验交流平台。推动各县(市、区)分享成功经验和做法,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三是信息沟通平台。突出发展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听取基层的真实声音,了解一线工作的准确情况,回应县域诉求建议,解决现实矛盾问题。四是贯通落实平台。落实“省级统筹、市负主责、县抓落实”工作机制,推动省、市、县三级贯通起来,一体抓工作落实。通过这“四个平台”,着力提高县(市、区)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把县级党委锻造成坚强有力的“一线指挥部”。每年推出一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特色典型案例,主要是总结挖掘县(市、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立足资源禀赋,“一县一策”做大做优做强县域经济的典型做法和创新经验。通过“共享好经验”,激励引导各县(市、区)成长为经济发展中的“尖子生”和“特长生”。今年,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委财经办和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启动这项工作,经各市推荐、专家遴选,选取了10个在工业领域具有首创性、典型性、可复制推广的县(市、区)经济发展特色案例,在媒体发布后产生了良好效果。这次《意见》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使之常态化开展下去。每年发布一份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报告,是为了找准持续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着力点,研究评价上一年度的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总结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下一步,评价报告将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在统筹考虑县域发展现有资源禀赋、经济结构、主体功能定位的基础上,以深化改革创新、鼓励产业升级为导向,积极探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全面提升我省县域综合实力,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提供智力支持。

香港商报记者: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请问省发展改革委,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协调部门,今后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是什么?

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于明兵:

非常感谢您对我省县域经济工作的关心和关注。县域强则省域强,县域活则全盘活,县域富则百姓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近年来围绕加快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发展和推进扩权强县改革,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全省县域经济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综合竞争力全面增强。同时,也应该看到,无论从县域自身发展来看,还是与江苏、浙江等省份相比,我省县域经济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质量效益不高不优等问题短板。省委、省政府立足我省实际,聚焦聚力破除各类壁垒瓶颈和制约因素,统筹谋划制定出台《意见》和《行动方案》,为推动和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厘清了方向思路,明确了任务目标,提供了政策支撑。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省有关部门,一方面强化综合协调和督促指导,切实抓好《行动方案》重点任务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扎实做好“培强”、“扶弱”、“联动”三篇文章,推动强县进位、弱县赶超,积极探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在培强方面,一是对标先进省份经济强县,发挥省内胶州、龙口、荣成、邹城、寿光等“千亿县”带动作用,支持一批基础好、潜力大的县加速实现提档升级,争取打造更多具有全国有影响力的经济强县。二是发挥特色强县引领作用,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每年认定一批各领域特色强县,示范引领全省县域发挥比较优势,激活发展引擎,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县域经济版图”。三是强化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化评价,每年认定通报一批先进县和进步县,大力实施典型引路,激励全省县域争先进位、不断突破。

在扶弱方面,一是以经济薄弱县、财政困难县、特殊类型县等为重点,在全省确定20个左右县域,实行“点单式服务”、“清单式推进”,“一县一策”助力解决县域发展的堵点难点和突出问题。二是确定10个左右薄弱县域,实行省政府领导同志包保机制,由省政府部门、省属企业、省属高校或科研院所等组成对口帮扶小组,推动加快跨越发展。三是持续推进突破菏泽鲁西崛起工作,在中央预算内投资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申报、省级重点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协调落实“6+6”省内协作帮扶机制,鼓励强县与弱县结对发展,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合作协作。在联动方面,坚持省级统筹、市负主责原则,指导推动全省136个县(市、区)竞相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比如,我们支持区位相邻、资源禀赋相近、产业发展相融、人缘文化相亲的毗邻县域探索一体化发展路径,塑强区域发展新优势。目前,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胶州—高密临空临港协作区、平度—莱州—昌邑绿色化工联动区,以及齐河、禹城、临邑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联动区等跨县域、跨市域联动发展模式正在加快探索推进,下一步邹城—滕州一体化发展引领区建设也将强势开局,我们相信,只要省市县三级同频共振、协同发力,我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将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中奏响最强音!谢谢大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