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党总支下属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7人。近年来,党支部立足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亲’服务、‘清’关系”党建工作品牌,创新推行“三链融合”工作法,实施链上赋能、推行链式服务、统筹链动资源,切实解决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推进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一、“链”上赋能,凝聚队伍“新动力”
一是“五步法”提升业务能力。采取班子领学、集体共学、交流互学、专题讲学、个人自学“五步法”提升业务能力。领导干部讲谋划思路、党员骨干讲重点业务、青年干部交流学习心得,搭建起互动交流的平台,2022年共组织集体学习106次。二是“清单制”抓实考核管理。实行“清单制”管理模式,采取“周小结、月汇报、季通报、年考评”方式,健全完善《经济发展局工作人员目标责任考核实施方案》,将党的建设、综合工作、专项工作3个方面21项工作目标层层分解,加强跟踪问效,定期调度通报进展情况,提高工作效能。三是“双环节”强化队伍建设。对焦式“照镜子”,聚焦项目申报、资金管理、安全生产等关键岗位关键环节,认真梳理廉政风险点,制定26项防控措施清单。多维度“找点子”,将支部活动开展与党员量化考核标准相结合,鼓励党员亮承诺、比作为,树立争创承诺事项94条,开展基层帮扶共建300余人次,不断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服务群众内生动力。
二、“链”式服务,打造党建“前哨站”
一是推行“1+N”企业帮扶联系机制。建立了“党工委领导领包+基层干部分包”的“1+N”联系机制,将全区190家重点企业落实到局内每名党员干部,通过入企政策宣讲、一线开展调研等方式问需于企、问计于企。先后走访企业900多家次,帮助企业解决重大问题70多项。一季度,在省政府办公厅对全省16个地市开展的市场主体满意度电话调查中,我区规上企业满意率和个体工商户满意率实现新突破,分别高于全市平均2.56、5.65个百分点,排名均位列全市第二、四区第一。二是探索实行“五类服务”机制。按照中心工作焦点在哪里,党的建设就覆盖到哪里,党的阵地和服务就推进到哪里的原则,创新建立“五类服务”机制,即提前对接问需的“介入式服务”、全程协调帮助的“菜单式服务”、部门协同作战的“联动式服务”、依法简约审批流程的“规范式服务”、对业务进行跟踪评价的“管家式服务”,进一步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2022年,总投资302亿元的117个省市区各类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已投产投用76个,累计完成投资103.5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32.3 %。三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环境。立足打造“‘亲’服务、‘清’关系”党建工作品牌,创新实施普及信用修复政策、提供信用体检服务、开展个性化修复指导、跟踪监测失信信息、落实联合奖惩应用的信用修复“五大实招”工作法,聚焦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效能。引导1万家中小微企业入驻信易贷平台,协助企业成功申请信用贷款18亿元,促进中小微企业加速发展。全年开展信用核查2800余次,400余家次企业因列入“红名单”,享受优先选择项目申报等待遇,为全区60多家企业修复失信记录100余条,助力企业快速恢复正常运营。
三、“链”动资源,驱动党建“发动机”
一是当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服务员。创新建立“长板更长、短板补长”的经济运行调度分析机制,紧盯全年目标任务,协调各责任单位,打开分析11项主要经济指标和25项GDP基础指标,精准高效实时调度监测,确保全区经济指标“稳中有进”。2022年“四新”经济增加值133.27亿元,增长5.2%,全市第一;总投资62.8亿元的27个膨胀项目超额完成全年计划;全区净增“四上”企业77家,全市第一;高技术产业投资、制造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58.5%、21.1%,稳居全市第一。二是当好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保障员。发挥好“四张清单”服务机制导向作用,强化接诉即办,提高服务效率。全力化解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企业争取上级无偿扶持资金9102万元,创历史新高。率先获批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投放,到位资金2.52亿元,占全市31.8%;中长期贷款、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贴息贷款投放在全市率先破题,到位资金1.66亿元,占全市87.3%。协助中清智能等3家企业获批省瞪羚企业,艾迪科等13家企业获批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智慧谷获批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全市唯一。三是当好全区安全稳定的督导员。采用督导检查和宣传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在全省应急管理系统率先建成市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地,先后邀请国家级、省级行业专家来我区开展专题培训授课4次,开设“应急管理大讲堂”,累计开展培训2000余人次。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力度,对区内多个行业领域的1.3万家企业,排查整治安全隐患2.5万项,整改率超过90%,切实保障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