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经验——山东省新时期以工代赈工作指引 (第一期)

编者按:2022年10月,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16部门下发《关于印发<关于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发改农经2022〕878号部署在实施重点工程项目时进一步扩大以工代赈规模,充分发挥“赈”的作用。为指导各更好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现编印工作专刊,及时通报各方面工作进展情况,遴选推介各市县各部门典型做法经验。本次刊发聊城市加强资金投入推广以工代赈工作经验做法供各市学习借鉴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员会

                                202356       

 

 

聊城加强资金投入 持续推广以工代赈

 

近年来,聊城市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关于以工代赈政策要求,积极先行先试,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投向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项目,努力做到资金、项目“双整合”,激发群众依靠自身劳动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的目的。

一、统筹资金整合,强化“投”的保障

2022年,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和重点工程项目方面,分别制定出台市县级实施方案,强化市县两级以工代赈资金支持保障力度。鼓励各县根据自身财力积极安排以工代赈专项资金,引导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社会力量采取以工代赈方式组织实施公益性项目同时,在谋划提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时,统盘考虑以工代赈工作要求。东昌府区结合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实施,谋划推进了郑家镇工农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内21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以工代赈项目,在5000万元争取资金中用于以工代赈项目建设资金3063万元,吸纳务工人员819人,发放劳务报酬722万元。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生活污水治理、广平镇韩集镇污水处理厂及雨污管网建设、聊城中草药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3个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推广以工代赈方式,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5300万元,吸纳务工人员1030人,发放劳务报酬3100万元。

二、精心组织实施,发挥“赈”的作用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保障民生需求。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政治引领、服务群众功能,优先保障民生需求,优先吸纳返乡农民工、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参与务工,全市2022年通过实施以工代赈优先吸纳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63人,其中,长期居家无收入来源的妇女21人,进一步增强了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延伸扩大就业容量。

二是摸清劳动力底数,强化务工组织。市发展改革委联合人社部门组织各县开展全市重点工程以工代赈项目劳务人员摸底调查,对适龄农村劳动力特长、岗位需求、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登记汇总,建立以工代赈务工人员台账。全市已登记可参与以工代赈的农村劳动力13920人,并将务工人员按类重点推送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单位,为项目和农村劳动力双向对接做好准备。

三是强化技能培训,实现“授人以渔”。采取“培训+上岗”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训和以工代训,帮助参与务工的群众掌握实际操作技能,通过以工代赈项目开展以工代训等就业培训2000余人;落实属地责任,对劳动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实施情况予以监管和检查,及时发现时整改,并将劳动技能开展效果作为评价考核的重要参考之一。

四是督促报酬发放,保障农民工权益。在项目竣工验收时,以劳务报酬支付标准、金额和发放名册作为重要参考,督促用工单位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为出工劳力吃下“定心丸”。

三、强化政策宣传,激发“干”的意愿

在政策宣传中,始终坚持“先有群众,后有项目”“群众是根本,项目是载体”的政策初心。一是明确三级培训解读安排,将乡镇(街道)党委、村党支部纳入政策宣传主体,制定了聊城市开展重点工程项目以工代赈政策培训解读工作方案,政策解读覆盖市县两级以工代赈协调机制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二是召开全市重点工程项目以工代赈政策培训解读视频会议,解读国家、省关于以工代赈相关政策,2022年市县两级共开展重点工程以工代赈项目政策解读12场,发放政策解读及操作指南文件300余份,将以工代赈内涵、根本要求、重要意义、主要目的、受益对象及开展方式等内容宣传到更多人民群众,让以工代赈易学、易懂、易操作,使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就是惠民生、助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大大提高了工程项目推广以工代赈、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以工代赈的积极性。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