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文旅集聚区位于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苏留庄镇,是德州市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2023年被评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集聚区内“苏留庄桑产业生态旅游特色小镇”纳入山东省特色小镇清单。集聚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牢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机遇,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古桑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以生态旅游为主导产业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开创古树群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新格局。截至2024年5月,集聚区内各类服务企业、机构和个体工商户达200余家,2024年一季度营收总额1.2亿元,同比增长32%。
一、聚焦产业融合,做强产业振兴文章
(一)抓一产、强基础。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团队合作,加大桑黄培育技术攻关力度,在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做好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完成了夏津桑黄规范化栽培规程草案,实现了桑黄“人工栽培驯化”,建成了桑黄生态智慧种植园,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道路,辐射带动了尚品源合作社、山东恒协生物等一批桑黄种植基地的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已具备年可培育菌包1000万包,年产干桑黄500吨的生产能力。
(二)抓二产、扩规模。投资1.2亿元建成古桑产业研究院,开发出桑黄粉、桑黄口服液、桑黄茶、桑黄酒等10余款产品,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夏津县已与吉林农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科研团队在桑黄产品研发等方面建立深厚合作,拥有桑黄种植加工企业5家,有意向延伸开发桑黄产品的桑产业企业20余家,桑黄产品年产值5.8亿元。同时,为推动桑产业,特别是桑黄产业的集聚式发展,投资6.7亿元,建设中国桑产业孵化基地,预计2025年12年建成投产。基地建成投产后,将为桑产业及桑黄食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基金、科技、政策等全方位服务。
(三)抓三产、促融合。做好桑黄文化挖掘的文章,投资2亿元打造东方紫桑产业综合体项目,建成古桑博物馆,从桑黄历史、资源、科研、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全景展示。做好桑黄文化与旅游发展的结合文章,重点开发了桑黄伴手礼等旅游产品,推出了桑黄系列主题菜品;创作了《桑黄之都》歌曲,设计了夏津桑黄吉祥物卡通形象,发表了一批桑黄诗词散文,桑黄文化得到弘扬与发展。做好中医康养的文章,德百集团与中国抗癌协会组织300名癌症患者,开展了系列桑黄康复体验活动;2021年12月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夏津县文旅局联合举办山东省“温泉桑黄养生季”活动;2022年12月,德百集团与上海世道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签约山东桑黄产业中医院项目。夏津县2023年被省卫健委授予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全县以桑黄产品为核心的中医康养格局正在形成。
二、聚焦资源保护利用,做强生态振兴文章
(一)品牌引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依托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一“金字招牌”,打造“夏津椹好”区域公用品牌,依托综合旅游商业街区、品牌购物体验馆、专卖点、游客服务中心等众多购物场所,促进当地特色商品流通,大大搞活了传统商贸产业发展。
(二)创新发展模式构建产业新体系。通过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延展古桑群产业价值,逐步实现从“一粒椹果到一个品牌”的转变,大中院校、科研院所、加工企业、农民合作社,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多方力量,实现桑叶、桑果、桑枝、桑树皮、桑根、桑菌等“桑”的全元素利用,从桑黄、椹果酒、椹叶茶到药品、食品、饮品、保健品,到生态观光旅游、文化体验,已初步形成“生态+产业”的融合产业发展体系。
(三)聚力产教研科创赋能集聚区。推动科研技术成果转化,逐步将古桑研究院打造成为以“健康、养生、研学、旅游、体验、加工”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生产基地。依托夏津县职业中专产教融合赋能发展、夏津县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打造夏津县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基地,计划投资2.2亿元,建成后可增加实习岗位1500个,容纳3000名学生实习,作为桑产业人才培育基地,以及乡村振兴村民技能培训平台,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专业人才支撑。
三、聚焦赋能实体,做强可持续发展文章
(一)夯实发展基础。聚焦现代物流、文旅经济、电商经济等现代服务业产业链等领域,开展供应链企业招引,促进创新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夏津县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80余次,招引落户山东德百集团、夏津德百古桑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京东物流集团等供应链企业21家,现有德百旅游小镇、德百温泉度假村、颐寿园、杏坞园、香雪园、大云寺、平安湖小镇、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等13个重点旅游项目,现拥有桑类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农户传统加工作坊共计40余家。桑产品生产目前已初具规模,年加工椹果干3000吨、椹果酒8000吨、椹叶茶200吨、桑黄40吨,桑产业综合开发年产值达10亿元。
(二)聚焦集聚区建设。以山东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推进“古桑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争创“两业融合”新标杆。依托桑树资源,夏津县与向仲怀、束怀瑞、李玉等院士牵手合作,对古桑树群的保护、开发、利用、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推进“古桑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连续举办17届椹果生态文化节,通过内培外引形成椹树下、德百为首的桑产业集群。
(三)持续培强升微。持续壮大本土产品企业,紧盯纺织、高端装备、桑产业等重点领域,支持仁和纺织、圣源等本地企业发挥龙头作用,不断完善上下游服务业企业发展。做好种子企业跟踪服务,在中小企业中筛选出40家成长性高的优质目标企业,定期深入企业,宣传解读政策、推动创新发展,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相结合,培育规下工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加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