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荣成市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立足海洋渔业资源优势,聚焦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促动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培育海洋发展“新六产”。目前,拥有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7家、省级海洋牧场12家,省级休闲海钓示范基地7处,海洋牧场面积40多万亩,渔业总收入连续37年居全国县级首位。
一、坚持科技引领,打造海洋牧场发展新引擎。一是发挥政府主导的推动力。荣成市坚持把科技创优作为引领海洋牧场蓬勃发展的主动力,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关于支持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政策措施》等系列扶持政策,进一步激发传统渔业产业创新发展内生动力。二是发挥创新平台的助推力,结合产品综合展厅、海洋牧场控制室、海洋科普馆、科研站所“四个一”建设,启动实施海洋生物遗传育种中心、国家级贝类实验室等7个国家级海洋食品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形成对海洋创新成果的“虹吸效应”,先后承接国家海洋863和973计划36项,助推海洋牧场创新发展。三是发挥产学研合作的带动力,全面加强与中科院海洋所、水科院黄海所、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先后组织成立现代海水养殖产业联盟、海参产业联盟等产学研合作组织,聚力科技攻关、推动成果转化,在“721”养殖模式的基础上,成功研究出“浅海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亩产经济效益可增加2.5倍以上。目前,荣成市鱼虾贝藻良种存养量达21亿单位以上,年可繁育刺身、名优贝类等优质品种200亿单位,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海洋种业基地。四是发挥数据监测的支撑力,围绕打造“透明海洋牧场”,坚持“互联网+”发展思路,大力推进海洋牧场观测网建设,建立了海洋牧场立体观测体系,实现海洋牧场数据的综合管理和共享互通,推动海洋牧场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目前成山鸿源、烟墩角、泓泰等8家海洋牧场建设了海洋观测网并投入运营,形成了完备的生态立体养殖模式。
二、坚持业态多元,培育海洋牧场发展新动能。着眼提升海洋牧场建设的综合效益,坚持发展差异化、产业链条化、服务高端化,以海洋牧场为综合载体,推动新业态多元化发展,把传统产业发展优势转化为新动能成长的条件。一是发展差异化。按照错位竞争、差异发展思路,聚焦“增殖放流+人工鱼礁+藻场移植+智能网箱”,打造各具特色的海上田园综合体。南部,以好当家、泓泰渔业等企业为重点,突出立体、生态、循环养殖,打造田园型海洋牧场;中部,以长青海洋牧场为引领,突出苗种培育、海珍品增殖、海洋科普展览,打造科技型海洋牧场;北部,以西霞口集团、成山鸿源等企业为重点,突出人工鱼礁投放和海洋环境改良,打造游钓型海洋牧场。二是产业链条化。坚持把海洋牧场深度嵌入全域旅游产业链条,做足休闲渔业和赛事经济文章,加快推进海上休闲平台、游钓船只、餐饮食宿等配套设施建设,策划开展海上观光采摘、休闲海钓等系列活动,推动滨海旅游、海洋科技、渔家文化深度融合,实现海洋经济由卖产品、卖资源向卖风光、卖体验转变。目前,已开发了烟墩角湿地生态观光和沙滩宿营、成山鸿源海洋牧场特色海钓和海上休闲,以及东楮岛渔村海洋文化和渔家风情等一批特色滨海体验项目,举办了山东“渔夫垂钓”全国休闲海钓精英赛、全国放鱼日等高端赛事。三是装备高端化。按照“海陆统筹、一体发展”的思路,积极加快“一厅一室一院一馆”(展示厅、控制室、研究院、体验馆)“四个一”场馆和集旅游、观光、垂钓、科研、管护等功能于一体的海上平台建设,分类指导推进游钓型、投礁型、底播型、装备型、田园型海洋牧场建设,破题深水网箱和深海养殖工船建设。到目前,包括长青海科、好当家、成山鸿源等8家单位完成了“四个一”场馆建设,建成海上平台22组、1.05万平方米,获批深水网箱项目6个、网箱建设指标111个,山东鑫弘集团养殖工船图纸已设计完成,正按程序推进,为发展装备化海洋牧场、休闲渔业奠定了基础。
三、坚持模式创新,构建海洋牧场发展新体系。一是可持续模式。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基本底线和最大优势,大力开展增殖放流和生态修复,建设省级增殖站22个,目前已实施礁区总面积达1.8万多亩,投放各类礁体260万方。同时,坚持近岸牧场减量增收,压缩近海低端养殖,为优质资源腾出发展空间,大力推广浅海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实现海域自我修复、自我净化。二是集体化模式。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渔户”的模式,引导寻山集团、西霞口集团等龙头企业,走以企带村、村企合一的路子,通过规范海域使用管理,整合分散海域资源,实现集聚高效经营。寻山集团,同步发展旅游度假、休闲海钓等海上旅游项目,形成海珍品育苗繁育、海上生态养殖、海产品精加工和生态休闲旅游4大产业基地。公司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辐射带动周边9个渔村1000多人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年实现营业收入1亿多元。三是协同化模式。结合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以加强旅游产品和服务精准供给为突破点,充分整合荣成市海洋渔业资源,深挖本地海洋文化和历史人文特点,对开展海上旅游的企业进行整体打包,统一规划海洋牧场旅游整体线路,全力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推动绿水青山“生金吐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先后投资25亿元修复海岸线15.4公里,启动实施了桑沟湾北海岸带综合整治工程,规划海洋牧场休闲旅游路线6条,为打造“旅游块状经济”,推进休闲渔业旅游发展创造了优良条件。